日前,中石化宣布在京為其加油站增加充電功能,這意味著新年以來石油電網巨頭們的汽車充電站爭奪還在不斷升級。
與此同時,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車企卻一改去年的張揚,對2010年前景表示出更多的保守和觀望。
充電站對壘中熱進
近日,中國石化與北京首科集團公司合資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公司,著力利用中石化現有面積較大的加油、加氣站改建成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目前以北京地區為突破口,未來還將擴展到天津和河北等地。
事實上,兩個月前,另一大石油巨頭——中海油與中國普天合作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已宣布將建設充電網絡,專門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網絡。
即便如此,與供電領域兩大企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相比,兩大石油已經略顯落后。去年8月,國家電網歷時3年建成國內第一座商業運營功能的漕溪電動汽車充電站。12月底,南方電網更是在深圳籌建國內最大規模的充電站。繼而,“充電站熱”迅速從深圳等大城市向全國蔓延。各大央企巨頭對充電站的開發建設“你追我趕”,形成群雄逐鹿之勢。
“我們早就看準了充電站的市場,誰下手早,誰將占得商機。”國家電網相關人士表示。年初,國家電網再下“重注”,2010年計劃在27個省市全面推進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擬建公用充電站75座、交流充電樁6209臺以及部分電池更換站,加快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
有專家分析,未來5年全國如果能夠按國家發展規劃達到500萬輛電動汽車,全國將會建設近萬個充電站,充電站的市場將會達到數百億元。甚至有樂觀認為,未來充電站的設備加基礎設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
西南證券汽車分析師表示,電網石油巨頭加入對充電網絡的爭奪,可以看出電動車作為未來新能源車主要形式已被普遍認可,還可看出國家對電動車的后續鼓勵政策將相繼出臺。
車企冷靜觀望
“這是個需要全國多數電動車企業配合,在國家戰略資源部門引導并配合政策共同完成的產業。”比亞迪汽車公關經理徐安表示。
一直以來,充電站配套設施的建設被新能源車企視作推廣的一大障礙,如今充電站建設潮撲面而來時,車企們反而顧慮的更多,甚至有些退縮,計劃在2010年推出的新能源車也很模糊。
比亞迪一直對外宣揚要在2010年實現電動車的普及,但到現在為止,比亞迪稱心里依舊沒譜。據悉,2010年,比亞迪可能尚無法兌現F3DM的普及,但有可能實現給內外資車企及充電站設施建設部門配套電池。
“2010年實現電動車大規模普及依舊不確定,我們眼下要做的是,依舊在準備中等待。”徐安說。
日前,吉利汽車副總裁趙福全被問起今年新能源車的規劃,他也表示出謹慎態度:“政策有多大好處,還要等汽車賣出去之后才知道。”他認為,企業也不能單靠政策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在起步時,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在新能源領域,電池作為關鍵部件曾被期待、充電站作為推廣瓶頸被期待,如今,政策又被作為大家期待的對象。
政策懸而未決
目前正處新能源政策真空期,無論是為了搶占資源,還是僅僅炒作,有人先行“逼政策”,有人觀望“等政策”。
“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現在充電站大干快上,很容易導致浪費和蘊藏更大的危機。”環保能源技術專家沙永康強調,“在電動車的國家標準都沒有出來的情況下,更談不上充電站的標準。必須要標準先行才不會制造浪費。”
據悉,純電動汽車國家標準最快能夠在2010年上半年形成框架,2010年底前才有望推出。而在純電動車標準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國家標準委為了配合電網建設充電站的強烈沖動,已經在加速推進充電接口標準的制定,并將于今年6月推出。充電站標準或許將先于電動車國家標準出臺。
該標準由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牽頭,除國家電網外,還有比亞迪、奇瑞等汽車公司共同參與。然而,這樣的標準卻被業界質疑。有專家表示:“現在,純電動車的國家標準并沒有出來,國內企業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研發。僅靠一兩家企業的意見去制訂標準,屆時充電站將會大打折扣。或許很多電動車根本無法在建好的充電站進行充電。”
目睹近十年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走過的彎路,沙永康頗為憂慮地說:“現在充電站還有很多技術性問題尚未突破。大干快上之后,又會形成新一輪的浪費。”
上海漕溪電動汽車充電站
國內首座電動汽車充電站——漕溪電動汽車示范充電站位于上海市徐匯區,設有包括4個臨街路邊充電車位在內的9個充電車位。充電站能夠滿足可插電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各類電動車輛充電需求。與傳統加油站相比,電動汽車充電站具有可與停車場、停車位結合建設的優點,無需額外用地。
充電站首先為上海市政府班車、社會電動公交車汽車、上海公司移動式電力營業廳、電力工程車等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