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驟雨,低溫冰凍,三月開頭的整一周,幾乎天天延續這樣的惡劣天氣。
“不是說全球在變暖嗎,怎么三月小陽春反倒成了傳說?”和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見面寒暄時聊起當下的反常氣候,他說:“氣候變暖其實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迫使地球以極端的方式來釋放能量。”
張天任并非氣象專家,但在過去的20多年里,他一直視氣候變暖的禍主——碳排放為對手。隨著哥本哈根會議的落幕和全國“兩會”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在馬達轟鳴聲中難以自拔的大都市正在改變,電動自行車在低碳時代又重新與流行和時尚找到了交集,有電動車蓄電池“一哥”之稱的張天任價值曲線也一路飆升。
在旁人眼里,張天任擁有一個“綠色動力帝國”。他做的電池,與時下最流行的新能源戰略緊密相聯,他的企業,擁有國家創新專利100多項;特別是去年投資18億元的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建,項目完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業內人士評價,該產業園的建設,吹響了中國蓄電池產業向“低碳時代”進軍的“集結號”。
……
1個月前走上2009年十大“風云浙商”的領獎臺時,個子不高、長著一張蘋果般圓臉的湖州人張天任就向世人宣布過他的“天之大任”:一是加快新型動力能源的研究和開發,成為世界領先的環保動力能源新型供應商;二是讓未來的電池能量更大,重量更輕,壽命更長,讓“低碳”變成實實在在的財富。
勝在瞄準低碳起步
“去年1至6月份“天能”電池銷量同比出現負增長,今年元月份,天能電池終端銷量同比增長超過70%,而低碳環保產品的創新優勢是主導因素。”
這條出現在“天能”賬簿上的V形反轉曲線,讓張天任無比感慨。在去年的金融風暴中,“天能”也受到了一次極大的洗禮,一邊是銷售出現赤字,一邊是不裁員不減薪堅定不移地“燒錢”做研發,最終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天能”新一代20AH硅膠電池保持其上市以來的領跑地位,成為“天能”電池的“績優股”。
反敗為勝,張天任認為是借著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東風,嘗到了動力電池等低碳產品持續熱銷的甜頭。實際上,走低碳之路一直是“天能”發展的不二法寶,其最早起步于1998年。
張天任第一次推動新能源,是在1998年,“天能”從滿街頭冒著黑煙的摩托車上,從電力、石油潛在的能源危機上,意識到國內興起的“以電代油”的電動車行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歷經兩年研制出的新一代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使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壽命增加了1至2倍,體現了當時中國電動車蓄電池的最高水平。
隨后,“天能”果斷停產仍有一定利潤空間的其他蓄電池,全力轉產電動車蓄電池,并連續兩屆被中國電動自行車里程大賽選為唯一指定用產品,企業經濟效益當年就實現大翻身。
2001年,“天能”成功將納米硅基氧化物應用于蓄電池,再一次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9年,“天能”新一代20AH硅膠電池成功上市,成為當今我國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最先進的低碳產品。
沿著低碳之路發展,并借助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推動,“天能”集團在區域經濟中率先崛起,2003年之后,電動車蓄電池銷量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遞增,最高時曾一度占有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奠定了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贏在循著低碳轉型
“如果你要問,危機下電池產業何去何從?我想說,一個正在出現的新賽點值得期待。伴隨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將炙手可熱。”盡管已經穩穩坐上國內電動車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交椅,但“天能”一直在積極轉型升級、轉變增長方式,率先進軍新能源行業。
“沒有排氣管,沒有發動機的噪音,沒有油箱,一輛純電動轎車一年能比燃油車節省5000元用車成本。”正如十年前看好電動自行車一樣,這一次,張天任又涉足到一個新領域,且是一如既往的大手筆。據悉,“天能”已在江蘇省預留兩條生產線,供應電動汽車使用的鉛酸動力電池,產值估計約3億元。張天任砸下“重金”,看好的就是電動汽車低碳環保的前景。眼下,“天能”已在業內率先獲得電動汽車電池“準生證”。與奇瑞、上汽等國內著名電動汽車廠家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并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電動汽車專用電池。
循著低碳轉型的主旨,“天能”這些年先后開發生產了電動自行車電池、鎳氫和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電池、牽引電池、郵電通訊和電力系統用備用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等六大系列上千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能源新產品,開發國家級重點新產品6項,創新國家專利106項、省級新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100余項,同時承擔國家級火炬、星火計劃項目7項。
志在綠色能源驅動世界
從最初的5000元起步,把企業資本累積到20多億元,在香港主板上市, 20多年的時間里,張天任用一個又一個傳奇,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而去年6月份他的一個創舉又引起了旁人的側目。
背景是金融危機下,事件是投資18億元的天能集團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工,業內人士的注解為:這是張天任憑借其過人的膽識和資本經營的能力與智慧,同金融風暴的一次“掰腕”。
不管別人怎么驚嘆,張天任有他的算盤,項目完成后,可年產600萬KVAh的綠色動力能源。同時,立足環境保護,采用無害化回收處理廢鉛酸電池,每年可將15萬噸廢舊電池變成10萬噸可被循環利用的再生鉛。屆時,天能集團循環經濟產業園將成為全國動力、儲能蓄電池生產和鉛酸電池循環利用的重要基地之一。
“綠色能源驅動世界”,就是這么一個“天之大任”,讓張天任不斷開拓低碳發展軌跡,疾進前行。而他呼吁的綠色經濟,不僅是一種生態循環,也是一種財富接力,據了解,僅一個建成后的天能集團循環經濟產業園,就可吸納勞動力4000余人。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