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技術的革新為發展中國家大多數的農村貧困人口用電帶來了希望。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的資料顯示,目前大約有15億人——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89%的農村人口——仍然用不上電。非洲的村莊往往依靠柴油發電機和富含毒素的煤油燈來照明,甚至在農村的醫療站也是如此,盡管這可能使人患上呼吸系統的疾病。
太陽能好處多多
今年早些時候,在肯雅首都內羅畢一次關于非洲太陽能照明的會議上,世界銀行(World Bank)駐東非的國別主任查特(Johannes Zutt)說,即使在2008年,還是只有極少數優質的太陽能產品價格在50美元以下。他說,如今,大量太陽能產品的價格介于25和50美元之間。
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社區為太陽能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僅就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而言,世界銀行預計,離網電力市場每年的需求為170億美元。
太陽能專案通過國際金融機構、非營利性機構和小額信貸機構融資,在地球上陽光最充足、經濟最貧窮的一些角落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這些項目從孟加拉和貝寧的水泵,到海地震后搭建起來的臨時醫院,不一而足。
蓄勢待發
英國慈善機構Solar Aid已經在東非的100所學校里安裝了人們可以付款用太陽能給手機充電的小亭子,所得的收入用來給學校購買圖書。在坦桑尼亞北部,當地的Zara Solar Ltd.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下也安裝了4,000多個這樣的系統。
太陽能在亞洲的一些地區同樣發展迅速。比如,世界銀行為中國西北部的40萬戶農村家庭安裝太陽能系統提供了資金。
盡管如此,太陽能技術的小規模應用在得到進一步普及之前仍然面臨挑戰。比如,太陽能電池無法長期保存電量,其有毒成分也使得對電池的處理和回收成為一個挑戰。
不過,太陽能正在進入那些建設電網不具經濟可行性的地區。得益于薄膜光電板、日間充電夜間供電的燈泡以及太陽能手機充電器等技術革新,各種各樣的太陽能應用設備價格越來越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