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議國家巨資攻關鋰電池
來源: 中國酚醛樹脂網 日期:2010-12-3 作者: 點擊:
中國工程院院士、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楊裕生近日表示,雖然目前我國上馬電動車項目的車企已多達100多家,但我國電動汽車的最核心部件鋰電池的生產技術缺乏,多項關鍵材料依賴進口。因此他建議,國家要投巨資來設立鋰電池研發重大專項,加快突破鋰電池關鍵技術的步伐。
據專家介紹,鋰電池技術世界領先的美國已投入15億美元用于發展鋰電池和電池零部件的制造。而我國則還缺乏相應的投資力度。為此,楊裕生前不久與鋰電專家陳清泉、陳立泉、鄭綿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關于我國電動車發展思路的報告。
報告建議由國家撥款20億元設立動力鋰電池研發重大專項,全面提升我國動力電池生產技術水平,實現隔膜和電解質國產化;攻克電池模塊成組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和一致性,電池組的壽命達到充放電1500次等。從而為5~10年后的純電動汽車鋰電池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楊裕生表示其實我國在發展電動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的鋰資源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二位,而鋰是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必不可少的礦產資源。但由于我國目前只有資源優勢而沒有技術優勢,鋰礦的開采與提純技術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導致電池用的鋰產品大多數依靠進口。“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電動汽車的競爭,主要是電池性能的競爭。誰掌握了電池的領先技術并將其產業化,誰就會在未來汽車市場占得先機。”楊裕生指出,政府和企業關注的重點必須聚焦于我國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并在此基礎上推進產業化。絕不應急于搶先從國外買進關鍵零部件拼出幾輛汽車造勢,制造一場“虛熱”。
上一篇: 歐盟將出臺電池容量標簽規定
下一篇: 四部門多舉措強力推動太陽能在國內大規模應用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