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東莞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值將達到100億元,相關配套產業產值150億
東莞時間網訊 宏威數碼執行主席范繼良曾經說過:“東莞從上游具備裝備能力,在中游部分具備核心原材料的能力,因此選擇在這個城市打造一個薄膜光伏的制造基地,它是有一個非常強的基礎,全世界只有一個城市,就是東莞,具備這個完整的薄膜光伏的產業鏈。
“全世界只有東莞有完整的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威數碼”)執行主席范繼良在說這話時,語氣中充滿自豪。
作為東莞接下來著力扶持發展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太陽能光伏在東莞已經有了產業基地,這也是廣東首個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地點設在企石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園。除了這個光伏產業基地之外,東莞還有虎門港臨港工業區太陽能電池加工出口工業園、南城薄膜太陽能裝備工業園兩個與之相關的產業園區。
按照東莞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印發的《東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政策及基地建設規劃工作手冊》,2012年,東莞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值將達到100億元,裝備、玻璃、逆變系統等電池相關配套產業產值150億元。
光碟生產商蛻變為太陽能光伏龍頭
2000年,幾個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技術人員靠10萬美元在東莞起家,創建了宏威數碼,10年后的今天,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二大光盤設備生產商,產品在內地及香港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東南亞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70%,奠定了行業的龍頭地位。
據宏威數碼總經理劉惠森介紹,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宏威繼續尋找發展的道路,目光鎖定在環保產業,太陽能光伏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從2006年開始,宏威用了兩年時間研發了國內首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即世界最先進的5.5代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突破大型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瓶頸,并于2008年8月在安陽成立了現在的新能光伏有限公司。”至此,這家企業成功實現產業的升級轉型,進入產業擴張的新階段。
劉惠森告訴記者,宏威數碼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該享受的優惠我們都享受到了,從2006年到現在,省市區各級政府部門給我們補貼的資金共計3.89億元。”
莞獨有完整的薄膜光伏產業鏈
作為再生能源的太陽能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主要能源,來自德國政府發布的預測數據表明,到2030年左右,30%的能源或由太陽能提供,這其中,有10%的電能是由太陽能提供,而目前全球的電力市場一年超過20萬億度,而全球光伏安裝量約為24000兆瓦,產生電力大約只占全球需求電力的0.12%。如果2030年要達到電力需求的10%,則需安裝約3000吉瓦。
此前,國內制造的太陽能光伏板主要使用多晶硅。2009年9月,國務院強調要抑制6大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包括多晶硅產業,因為多晶硅在提煉過程中屬高能耗產業,并且生產過程中還會排放超過10種有毒物質。而薄膜太陽能光伏采用的是非晶硅薄膜,所采用的硅材料則少于多晶硅的1%,能源回收期只需18個月。
在今年8月份召開的全省工業經濟會議上,廣東省明確提出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省財政連續五年每年投入20億元支持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抓住發展先機,東莞也積極申報省、市共建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重點打造企石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園、虎門港臨港工業區太陽能電池加工出口工業園、南城薄膜太陽能裝備工業園等三個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區。
隨著宏威裝備跟電池的制造落戶在東莞,整條光伏產業鏈在東莞這里誕生。宏威執行主席范繼良曾經說過:“東莞從上游具備裝備能力,在中游部分具備核心原材料的能力,因此選擇在這個城市打造一個薄膜光伏的制造基地,它是有一個非常強的基礎,全世界只有一個城市,就是東莞,具備這個完整的薄膜光伏的產業鏈。”
2012年薄膜光伏及相關產業產值將實現250億元
截至2009年為止,東莞共有近50家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涉足太陽能光電領域,特別是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上、下游相關產品的生產與研發方面,已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
今年9月中旬,東莞召開了全市工業經濟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太陽能光伏是要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9月16日,東莞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印發了《東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政策及基地建設規劃工作手冊》(一下簡稱“《工作手冊》”),提出東莞市扶持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將扶持東莞宏威、東莞南玻、信義玻璃、志成冠軍等企業發展,并將采取投資補貼或發電補貼的形式,扶持建設一個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電站。
市經信局電子信息產業科的負責人說:“市政府決定‘十二五’期間要繼續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并且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整合我市扶持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有關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每年安排20億元,連續五年共安排100億元用于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東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將得到市財政的大力扶持。”
按照這份《工作手冊》,到2012年,東莞市要建設10條以上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年產薄膜太陽能電池1.5吉瓦以上,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值100億元,裝備、玻璃、逆變系統等電池相關配套產業產值150億元,力爭使東莞市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專家:光伏應用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
雖然東莞發展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具備龍頭企業眾多、產業鏈完整、發展空間大等優勢,但是相比國外,甚至國內部分地區,東莞在薄膜太陽能光伏目前正面臨本土產業化方面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
劉惠森說:“歐美國家對薄膜太陽能的認知度比較高,現在都在搶著安裝薄膜太陽能光伏。德國是較早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發電的國家,同時也是最為成熟的市場,2009年,其生產的產品占世界市場超過50%。”在他看來,國外對薄膜太陽能光伏的認知度遠遠高于國內。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中山大學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技術(太陽能)研究中心光伏專家沈輝告訴記者,最近幾年,中國都是世界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大國,這是繼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大國之后的又一輝煌成就。去年太陽能光伏產量達到4吉瓦,其中有95%是出口,今年的產量是8吉瓦,預計明年的產量是10吉瓦。
讓沈輝比較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太陽能光伏累計應用還不到1吉瓦。同時,他也欣喜地看到,太陽能光伏在江蘇、浙江、西部地區的應用已經開始逐漸火熱,而且國家也出臺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從2009年開始實施,是繼對光電建筑每瓦補貼20元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財政政策,將適時地推動中國光伏發電項目的發展。
“雖然廣東的太陽能光伏目前還比較‘平靜’,但隨著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導向明確,也將迎頭趕上,成為后起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