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江西婺源縣天佑中學5幢教學樓和1幢行政樓屋上,1500塊太陽能電池板一律呈33度仰角,朝南,黑壓壓占據了教學樓樓頂2250平方米的面積。10月18日,這個江西首座校園太陽能電站在接受婺源縣電力公司驗收后,正以平均每天1063千瓦時的電量向當地公共電網輸送。
這個被列入國家級新能源項目,建設容量為300千瓦,預計年發電量達38.3萬千瓦時,兩期總共發電80萬千瓦時的太陽能電站,極大地提高了電站的技術含量和發電功率,相當于每年為國家節省燃煤13.3萬公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1.8噸。
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板作為光電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為電能,再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為0.4千伏三相交流電,然后升壓至10千伏接入當地公共配電網。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設計建造的婺源天佑中學太陽能電站,除了是婺源新能源應用的示范項目外,不僅可完全解決校園用電,同樣也是高中物理課堂熱能轉電能的實物教材。這些天來,婺源縣天佑中學物理老師程志凌就把課堂移到了室外,帶領學生實地感受太陽能發電站的工作原理和環保功效,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婺源縣天佑中學物理老師查永清:“其實在我們學校里面,很多學科都會涉及到關于新能源的知識,這個太陽能發電站在我校的建立,對我們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實踐的藍本,我們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明白,什么是太陽能發電,什么是高科技發電,讓學生知道怎么能夠節約能源,體驗低碳的生活,同時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為全國低碳國土實驗區,婺源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一直注重引進綠色、清潔、零排放的高科技、新能源環保項目。太陽能電站等一批低碳經濟項目的實施,標明婺源在全面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升綠色競爭力中已搶先發力。
婺源縣發改委主任賴興發:"這個項目的建成,將對婺源未來經濟結構的調整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婺源作為一個生態發展的試點地區,我們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會有更多項太陽能新能源項目會上馬,以良好的經濟結構的方式,來促進婺源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