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組在09年6月表示,中國計劃采取每度電1.09人民幣的太陽能發電優惠上網電價,讓太陽能與煤電競爭。雖然有國家補貼,但太陽能是否能在價格競爭中勝出呢?傳統多晶硅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價則需要大約1.2-1.3人民幣/度,但國家采用1.09人民幣/度的上網電價,這將令超過90%的傳統多晶硅太陽能光伏板生產商虧損。
煤炭發電的調峰電,即高峰用電都是在白天中午的時候,而白天正正是太陽能最充裕的時候,在白天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完全可以取代調峰電的。調峰電約占總發電量的1/4,現時全國總發電量約為900GW,由此推算,調峰電約占225GW,但2008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只有0.145GW,太陽能發電要取代調峰電,達到225GW,還可有上千倍的增長空間。
但是,上網電價是目前制約國內光伏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根據行業報告“SolarEnergy:GrowthOpportunities for theSemiconductorIndustry”統計,中國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設備生產國,占全球總生產量之39%,但其中99%的產量都是出口,只有約1%為自用。而中國對太陽能的補貼才剛剛開始,屬于起步階段,所以除了依賴國家補貼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改善太陽能光伏板技術,降低成本,讓太陽能光伏產品的成本價格盡可能地接近傳統煤電的上網電價,這樣,產品才能與煤電進行價格競爭,得到真正的發展。
要達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上游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組件將會是所有發電公司爭相采購的對象。根據一份Prometheus的研究報告指出,薄膜太陽能光伏的消耗需求,尤其是非晶硅薄膜太陽能光伏的需求,在2008至2012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超過85.4%。因此,鉑陽精工(為中國建筑股權有限公司(香港主版上市公司編號:0566)所收購)看準時機,致力透過研發高質素,低成本、低耗能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板,目標就是要實現電網同價,搶占龐大的太陽能市場,也希望能促進太陽能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為中國及全球帶來更潔凈的再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