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因素支撐大宗商品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貨幣供應持續超常寬松引發了業界對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脹失衡的憂慮。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故事”是否可持續?出口能否恢復?何時恢復?“美國故事”是否美好?美元貶值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如何演化等問題,成為此次大講壇討論的重頭戲。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下一步大宗商品推力中,來自中國的因素可能會有所走弱,但是美元因素以及全球經濟復蘇因素依然會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他預計,受益于再庫存啟動及經濟刺激政策所拉動的消費和凈出口增長,美國經濟將走出衰退,但其經濟環比增速將于2010年逐漸減弱。他同時預計,美聯儲2010年上半年不會提升利率,美元未來半年將繼續貶值,大宗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價格)面臨中長期上漲的壓力。
而對于中國經濟的判斷,哈繼銘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速達8.2%,保守的估計明年經濟增長將在8.5%-9%之間。并且,隨著凈出口和消費啟動,政府投資將逐步淡出,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對經濟結構的貢獻將更為平衡。此外,他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保持樂觀,但對通脹風險表示關切,并預計屆時政府治理通脹的手段可能通過行政干預而非貨幣政策。
銅價有望延續超級周期
江西銅業副總經理王赤衛指出,今年銅價呈現V型反彈主要是受全球協同經濟政策、中國4萬億投資計劃以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強勢推動。近期,西方主要經濟體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出經濟回暖的跡象,市場信心有所增強,制造業將步入擴張,支撐銅價的外部環境持續向好。
王赤衛認為,在全球經濟即將復蘇大背景下,新一輪增長將推動銅消費,且由于供應瓶頸在短期內難以解決,銅供需矛盾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日益突出,特別是在美元貶值和投資性需求持續等因素的助推下,銅價有望延續超級周期。
談及未來銅供應問題時,他指出,今年1-6月份全球銅礦產能利用率僅79.7%,大大低于過去四年平均87.3%的水平,而且,未來能夠重新啟動的產能非常少,新增項目要到2011年-2012年才能投產。未來三年,礦產銅新增產量增幅僅約1.7%,但全球銅消費將增幅超過10%,因此,供求問題或成為支撐未來銅市的主要力量。
鋼價難企穩回升
杭鋼商貿集團副總經理黃英杰認為,目前鋼材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產能過快恢復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因此,盡管近期鋼材期貨市場出現了抄底資金入市,并帶動現貨走高的現象,但在鋼材市場庫存不能有效消耗和鋼鐵企業產能不能有效壓產的情況下,第四季度鋼價難以真正企穩回升。
他指出,2008年我國鋼鐵產能達6.1億噸,實際生產5億噸,凈出口5000萬噸,也就是說國內只消耗了4.5億噸的鋼材;而2009年和2010年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分別將達到6.6億噸和7.1億噸,供大于求情況仍很嚴重。
黃英杰認為,盡管近兩個月下跌鋼價泡沫被擠掉了,但今年最后兩個月需求是不可能再增加,在鋼材庫存不能有效消耗和鋼鐵企業不能有效壓產情況下,四季度鋼價難以真正企穩回升。應該說現在的鋼材價格已到底部,或者接近底部,但還在底部圍繞成本線震蕩,鋼價真正從現貨角度來企穩回升,要看鋼廠停產、限產情況。(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