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鉛風暴”后,鉛酸蓄電池供不應求,價格猛漲,直接影響到汽車、電動車、通訊、新能源等蓄電池應用行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整頓力度,鉛酸蓄電池行業如何保持和鞏固應用市場的主流地位?政府和行業協會如何引導和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11月9日,在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舉辦的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挑戰與機遇論壇上,院士、專家及相關企業負責人為新形勢下共同推進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及其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把脈問診。
據估計,全國70%至80%的廢舊鉛酸蓄電池是由非正規的小作坊收集和回收的。作為對環境問題和企業違規行為的回應,政府暫停運營甚至關閉了一些工廠。輕工業化學電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曹國慶在論壇上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被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有252家企業在生產,80家在建。在全部1930家企業中,從事蓄電池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639家,單純組裝企業1105家,回收企業186家。在生產的252家企業中,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121家,單純組裝企業108家,回收企業23家。
據悉,截至今年6月2日,有關部門累計發放鉛蓄電池生產許可證1848家。7月31日,環保部公布1930家企業中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名錄為1744家,其中正常生產的企業為229家。換言之,目前發放生產許可證總量1848家中僅有229家在生產,即僅有12.4%的企業達到環保要求。
曹國慶強調,“沒有污染的行業,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產品,只有落后的工藝。”他說,從產業和市場發展趨勢看,不可能淘汰鉛蓄電池。凡是有內燃機,凡是有輪子的地方都離不開鉛酸蓄電池。同時,鉛酸蓄電池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的發展都離不開鉛酸蓄電池的支撐。最后,他堅稱,“不要因為目前存在問題,就打滅一個行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談到電動汽車的發展思路時表示,“使用鉛酸電池丟人”是非常片面的觀點。他認為,應該在持續治理鉛污染的同時,支持鉛酸電池技術進步,研制高比能量、長壽命的高新技術鉛酸電池。他對政府提出兩點建議:第一,應改革國家支持課題的成果使用、推廣辦法,擴大收益范圍,促進國內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第二,政府部門要力戒片面性,為各種電池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提倡在競爭中各顯神通。
“一個行業的強大,要有一批骨干企業的強大,面對環保問題,我們不能原諒,但面對鉛酸蓄電池整個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我們應該給予寬容與支持。”曹國慶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