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以來,重金屬污染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電池業首當其沖。
3月28日,國家環保部等9部委聯合召開2011年全國環保轉型行動會議,將今年專項行動重點“劍指”重金屬污染問題,其中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成為今年我國環保行動的首要任務。
蓄電池行業成重金屬污染禍首
重金屬污染,使得電池行業成為眾矢之的。
據工信部的《電池行業重金屬污染綜合預防方案》顯示,電池行業重金屬耗用量大,生產、回收、再生等環節重金屬污染風險高。含汞扣式電池、含汞鋅錳電池、鎘鎳電池廢棄后作為普通垃圾處理,存在重金屬污染隱患。
電池專家、教育部華師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善介紹,目前,在人們接觸到的電池中,含有有害重金屬的主要是汽車用的鉛蓄電池和家庭攝像機等數碼產品使用的鎘鎳電池,均已列入危險廢物控制名錄。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蓄電池行業市場研究分析認為,鉛酸蓄電池屬于高污染產品,其制粉和加酸兩個生產環節對周邊環境污染較大,嚴重時會引起鉛中毒或易導致酸雨的形成。
蓄電池行業污染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回收率不高,廢舊鉛蓄電池有組織回收率不足30%。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指出,鉛的回收率不高,能耗卻不低,應該升級換代。此外,應該堅決取締手工式的鉛酸電池再生“作坊”。
電池企業的綠色革命
有人說,沒有蓄電池,就沒有現代社會與文明。
事實上,汽車、火車、通訊、照明系統等,以及飛機、坦克、艦艇、雷達系統……在二次電源中,鉛蓄電池已占有85%以上的市場份額。蓄電池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產品出口不斷增長,鉛蓄電池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
《浙商》記者從被喻為“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的長興縣有關部門獲悉,近兩年來,該縣蓄電池產業轉型升級迅速,并帶動了整個產業發展;一批企業已擁有了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產品和技術。統計數據顯示,長興蓄電池產業規模產值已超過200億元。除了電動自行車用鉛蓄電池外,鎳氫、鋰電等新型電池產業化進程也不斷加快。
按照計劃,2011年長興縣將著力拓展新能源的應用空間,擴大產業規模。到2012年,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年產值超5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領航企業超威培育成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2010年,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超威集團銷售額近70億元,銷量居同行業全國第一位,市場占有率高達18.3%。
汽車業“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國家將大力扶持傳統燃料的節能環保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
在“污染”這頭攔路虎面前,蓄電池產業的綠色革命注定了要在艱難中前行。
環保成企業發展門檻
“污染”是鉛蓄電池的“標簽”之一。鉛蓄電池的電極主要由鉛及其氧化物制成,電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種蓄電池。一般情況下,鉛與酸對環境與人身體確實都有損害。
事實上,鉛蓄電池是所有電池中回收率最高的品種,而且大企業生產過程對鉛也已有嚴格控制。要切實解決的是鉛礦開采冶煉中和廢電池再生中的鉛、酸污染;只要環保部門認真負責抓緊,問題并不難解決。
“現在鉛蓄電池都是密閉型。對于蓄電池產業可能產生污染的三大環節(鉛礦開采、蓄電池生產、廢舊蓄電池回收),開采與回收都是專業公司在做,我們只做生產環節,而在這個環節,污染是可控的。”超威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超威的電源廠房,從極板到組裝,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工人裝備嚴格,每一個工位都有吸風罩,廠房內沒有刺鼻氣味;而在廠房外,投資近千萬元的污水處理設備,實現了生產用水全循環利用。為了實現環保目標,超威累計投資5800多萬元,加大了企業環保力度。超威在全國蓄電池行業首創研發成功蓄電池污水處理循環利用系統和鉛煙、鉛塵凈化回收處理等蓄電池環保設備,填補了國內電池行業空白。
“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行業,鉛蓄電池行業的污染重點在于小企業。”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會長、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的這個觀點,眾多業內人士表示認同。
“我們也希望這個行業可以規范,小企業不僅擾亂了市場,導致價格競爭機制的混亂,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這個行業的形象。像天能、超威等國內大型企業的工藝創新和裝備改進,使得這個行業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僅僅是污水處理后的鉛泥回收即可實現年收入兩百萬元,與環保設備運行的費用持平。而小企業根本不可能投入幾百萬元購買環保設施。”超威相關負責人說。
“加大管理力度是對行業最好的支持。只有把不規范的剔除掉,規范的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張天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