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科技報告2011》中對清潔交通行業的分析稱,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交通擁堵、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能源安全等問題,中國正在尋求多樣化的清潔交通解決方案,范圍覆蓋替代燃料和電動汽車。
中國交通部門的快速增長導致了很多問題,包括不斷增長的尾氣排放,高漲的石油需求和越發嚴重的道路擁堵。在2010年,中國的汽車銷售量高達1800萬輛,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政府、業界和民間投資者正在對處于先期發展階段的電動汽車、電池和替代燃料領域進行可觀的投資。但是,政府過于激進的目標可能被證明不切實際。
中國在清潔交通板塊的機遇評估:
1、中國新興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
雖然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非常樂觀,但這個新生的市場仍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匱乏的充電設施和過高的電池成本。政府已經設定了宏偉的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目標——到2020年將有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
但是電動汽車產業仍面對許多阻礙。在一個全新的電動汽車發展規劃和充電標準的支持下,由政府主導的示范項目成為了市場短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技術方面的制約,高居不下的電池成本和示范城市里匱乏的充電設施是制約發展的主要障礙。和發達國家不同,在中國,低速電動汽車可以作為高速電動汽車通向最終商業化的過渡產品。
2、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發展
超過60家的中國電池制造商將目光投向了電動汽車市場。盡管仍存在許多技術制約,政府支持依然強烈,而且業內態度依然樂觀。鋰離子電池制造商彼此爭奪處于早期的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份額,那些最終勝利者也需要面對可憐的訂單和眾多的技術難題的挑戰。主要阻礙包括薄弱的研發能力,匱乏的自動化生產方法和汽車組裝的難題。政府和投資者的資金持續流入本行業,彰顯著克服障礙的樂觀前景。
3、道路交通領域的替代燃料
乙醇、天然氣和甲醇是中國當前三種應用最普遍的替代燃料;但是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原料供應、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戶接受程度等問題上需要有所突破。政府繼續推動各式各樣的替代燃料,但在目前市場上它們的比例只有不到3%。乙醇、天然氣和甲醇在過去五年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仍然面臨著挑戰,包括原料、技術、設施和用戶接受度。其他替代燃料至少在近期前景不甚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