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從傳統能源的點綴到未來能源消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被越來越多地關注。
9月17日,新奧太陽能源首席執行官蔡洪秋表示,作為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原料,多晶硅產業并沒有過剩,在經歷短暫的波動后,價格也會重新走向平衡。
自從5月份,新奧中標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內蒙建設5兆瓦光伏電站組件招標項目很快就要開工,建設周期也很短,年底就能并網發電。這個項目的主要投資商是中節能公司,新奧是電池組件的供應商。這個項目的意義在于,這么大規模的大尺寸雙結硅基薄膜組件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并網發電有助于證明國產的硅基薄膜電池處于世界領先的狀態,有助于未來硅基薄膜電池的推廣和發展。
目前,新奧超大型雙結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也取得了歐洲的通行證,未來新奧把清潔能源輸往全球。這項技術還在美國市場、東南亞市場(新加坡、印度等)有應用。蔡洪秋說:“我們已經在北美、歐洲、中東市場成立了銷售服務中心,做市場渠道布局,促進產品的服務和推廣,可以說,國際市場是新奧未來的主要市場之一,為客戶提供光伏電站、產品、系統設計以及新產品應用的推廣。”
蔡洪秋:目前還只是做渠道和客戶關系,達到一定規模后會考慮投資建廠。這幾年國際光伏市場變化太大了,消費量總是超出我們的預期,這也說明了光伏市場方興未艾的趨勢。每一個市場都有可能有大的發展,現在很難預測哪個市場會發展得最好,我們會根據市場的消費量來配置投資的資源。
多晶硅價格走勢?
蔡洪秋:多晶硅的價格走勢和整個光伏市場的價格走勢應該是一致的。隨著應用的推廣,光伏發電一定要往平價上網方向發展,這是最終的出路。從政府補貼到完全市場化,從相對的高價到平價上網,從能源的點綴到能源的補充再到主力能源之一,多晶硅、太陽能組件都要往這方面發展。目前的多晶硅價格的小波動不會影響大的趨勢。我們要看到,太陽能市場對多晶硅需求上升的同時,多晶硅的產能也在擴張,最終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記者:多晶硅到底是不是一個高耗能的產業?多晶硅行業并沒有出現產能過剩?
蔡洪秋:這個有爭議,要結合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實際的標準才能去確定,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僅要規模化,還要自主創新。政府是希望企業有更強的競爭力。從未來的趨勢看,多晶硅沒有過剩,我看應該是需求不足。現在太陽能占能源應用總的比例還很小,發展空間還很大。
光伏發電產業鏈是否應該向"垂直一體化"邁進?
企業主要是集中在生產環節,但近兩年,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發展走向了整體產業鏈的布局。比如新奧太陽能,在電池組件、應用、客戶服務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整體產業鏈的布局肯定是一個趨勢,也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