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新聞>正文
武漢大學致力于研究低碳經濟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日期:2010-7-22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一塊直徑20厘米的“玻璃板”置于太陽光下所聚集的能量數秒鐘就可以點燃一支香煙。這是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劉立建教授演示的場景。

劉立建教授說,這實際上是一種高分子聚光板,理論上可將太陽光強度提高近萬倍,所聚集的太陽能可以產生600℃以上的高溫。他的課題組正在利用這樣的聚光板從事將太陽能轉 化為化學能的“低碳”科技研究。

“低碳經濟”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討論的熱點,在此之前,中國政府第一次對全世界公開承諾量化減排指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減少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的使用,盡量多利用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低碳經濟”的實現要靠科技保證。記者了解到,在武漢大學,活躍著一批從事“低碳”科技研究的專家學者,他們利用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方面的研究已漸入佳境,在推動高碳向“低碳”、“零碳”科研道路上堅實邁進。

從2003年開始,劉立建課題組嘗試以聚太陽光為能源使二氧化碳與生物質如秸稈等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此舉不僅可直接利用太陽能將生物質轉化為燃氣一氧化碳,而且還可通過 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的過程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從而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達到節能、增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多重效果。該過程已完成了小型模擬試驗,現正在進行擴大試驗。

劉立建介紹,我國每年產生的秸稈僅約11億噸,全部加以利用也只相當于不到4億噸碳,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需求。為此,他的課題組還在嘗試用聚太陽光直接使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這樣不僅能夠節能減排,還可望從“低碳”轉向“零碳”。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武漢大學物理學院趙興中教授的課題組則致力于太陽能電池研究,某些技術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新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以半導體材料硅為代表的太陽電池首先得到蓬勃發展。但其制作工藝復雜,成本較高。近年來,各國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于開發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太陽能電池。低成本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

趙興中教授主持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在國內外獨樹一幟。從2006年開始,該課題組主持國家863項目“納米晶改性固體高分子電解質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通過超聲輻照、納米顆粒摻雜等技術,對準固態電解質進行改性。染料受太陽光激發,將光生電子注入TiO2多孔膜,通過TiO2傳輸到外電路,可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二氧化碳,不產生環境污染。跟傳統的半導體硅太陽能電池相比,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只有硅電池的1/5。

上一篇: 寧德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項目崛起綠色動力 下一篇:  中國首輛出口的燃料電池客車新加坡交接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