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料組合到產品成型,生產405只電池,只用了1分鐘。昨天上午,站在高速運轉的生產線前,嘉興恒威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墨農抓起幾只新鮮出爐的5號電池興奮地說:“這電池看起來和普通的電池沒什么兩樣,但科技含量完全不一樣。”原來,這個生產線生產的就是該企業的拳頭產品——堿錳電池,容量是普通電池的3倍,而且環保、低碳,身價自然要高。在朱墨農看來,該產品只是企業科技創新的典型代表。近年來,該企業每年都會推出不同的科技創新產品。
從一個鄉鎮小企業成長為行業競爭力頗強的“標兵”,朱墨農用了整整16年。自公司創辦至今,朱墨農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沒有科技創新,企業在市場上自然被淘汰。”正是憑著這樣的理念,恒威公司的科技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去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該企業利稅同比增長30%以上,并成功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一個在外界看來的“弱小”企業,如何搶占市場一杯羹?多年來,朱墨農給出的回答一直是:“科技創新!”調研、分析、規劃、設計、檢驗……一系列的行動隨之而來,在公司逐漸壯大的同時,朱墨農下定決心,斥巨資用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告別原來的“小打小鬧”。最近兩年來,公司用于技改和研發投入就達7000萬元左右,引進了3條先進的高速生產線,每天生產80萬只電池。不僅如此,去年還成立了企業研發中心,引進高端人才,充實研發隊伍。
在恒威公司的研發中心,年輕的團隊正一絲不茍地設計、實驗、檢測等。“我們現在一年至少要攻克5個以上的科技課題!”望著他們忙碌的身影,朱墨農欣慰地說。目前該企業正瞄準當前世界高端電池領域,積極開發數碼王電池及其他電池產品,以搶占未來的巨大市場商機。據介紹,該企業研發生產的電池采用的都是高新技術,真正做到了環保,且效益明顯高于普通電池,這也是恒威公司始終穩步前行的法寶。朱墨農介紹說:“以前人們都以為電池有污染、要回收,這樣的觀念已經落后了,我們生產出了環保電池,靠的就是科技創新。”
如果說科技創新是恒威公司走向成功的“一條腿”,那么另外“一條腿”就是市場。為了進軍國際市場,該公司引進了貿易人才,加快業務拓展,搭建新的發展平臺。同時,引進ERP軟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憑借著過硬的技術、良好的管理,訂單紛至沓來,甚至世界500強企業也向恒威公司伸出了“橄欖枝”。朱墨農自豪地說:“我們已經和3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產品全部出口。”到目前,該企業的產品已銷往到美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率達到90%以上。
有付出就有收獲。目前,恒威公司年生產能力達8億只,今年1月至4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今年銷售收入力爭達2億元。“品牌建設目前還是企業的短腿,今后企業將加快品牌建設步伐,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朱墨農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懷,用她的話來說:“我們穩扎穩打,走好前進的每一個步,永攀發展高峰。”
嘉興恒威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墨農語錄:科技創新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