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經濟體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太陽能市場,日本政府對該產業的支持吸引了亞洲各大太陽能公司前往投資。
中國尚德電力公司目前是日本市場的第四大太陽能光伏系統提供商,預計這一市場的規模在未來兩年還將翻上一倍還多。
京瓷及夏普等日本本土電子產品制造商正面臨壓力,要在生產最高效太陽能光伏系統的同時,大力削減成本以守住各自的市場份額。
麥格理分析師DamianThong表示:“海外太陽能企業--尤其是中國光伏生產商--進軍日本市場的勢頭令人驚嘆,對本土企業構成威脅。”
日本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售價可高達每瓦2美元,屬于亞洲地區最貴之列,而中國企業制造的面板售價可比日本制造的低10%以上。
日本公司還面臨來自臺灣茂迪及韓國LSIndustrialSystem010120等企業的威脅,這兩家企業也已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兩大光伏制造商京瓷及三洋6764應該最能抵御外部威脅,因為兩者都是晶體硅光伏制造商,而中國的競爭對手也制造這種太陽能電池板。
三菱日聯證券的分析師AkihikoUchino說:“憑借其產業垂直整合能力,京瓷在成本方面最能與中國對手抗衡。而許多像三洋這樣的日本光伏系統制造商相對中國競爭對手,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
技術差距縮小
雖然日本制造的光伏產品憑借出色的效率與設計,能在價格上較中國產品高出許多,但兩國產品的技術差距正迅速縮小。
Thong表示,“諸如京瓷、三洋等企業的主要目標應該就是在技術上突出自己的優勢……但他們仍然需要加快步伐,因為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也在進行技術升級投資。”
已經進軍日本市場的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商阿特斯CSIQ希望實現18.5%的單晶硅光電轉換效率。另外一家中國企業天合光能自信其硅片可實現18.8%的轉換效率,并計劃讓這種產品在第四季度之前上市。
麥格理稱,三洋的最先進產品HITBK200的電池轉換效率也不過19.7%,組件效率為17%。
轉換效率是指太陽能電池捕捉太陽光線并將其轉化為電能的能力。麥格理稱,轉換效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太陽能產品的價格就能相應提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