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信部牽頭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草案建議,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形成3至5家新能源汽車整車骨干企業,形成2至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新能源汽車未來逐漸替代傳統汽油車早已成為汽車產業界的共識,作為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更被企業和投資者看好。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要求很高,必須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電和深度放電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盡量低、使用壽命盡量長。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秘書長王月海稱,傳統的鉛酸電池、鎳鎘電池和鎳氫電池本身技術比較成熟,但它們用在汽車上作為動力電池則存在較大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選擇采用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因為鋰離子動力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是鎳鎘電池、氫鎳電池的3倍)、能量大(可達165WH/kg,是氫鎳電池的3倍)、體積小、質量輕、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低、無記憶效應、無污染等優點。
不過,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胡信國則認為,雖然目前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是比較好的選擇,但由于其核心技術尚待突破,動力鋰電池的發展目前正遭遇瓶頸。
胡信國指出,動力鋰電池面臨價格、安全性能和汽車動力電池的管理系統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生產成本高。目前電動車使用的動力電池組的成本占整車造價的二分之一,尚無一種高性價比的電池能夠同時滿足電動車產業化的性能與成本需要。
安全性能有待提高。由于鋰離子動力電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溫度高等特點,用戶對電池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汽車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需改進。汽車動力電池必須由多個電池串聯來提高電壓,但由于電池難以做到完全均一的充放電,因此串聯的多個電池組內的單個電池會出現充放電不平衡的狀況,這會導致電池性能的急劇惡化,最終整組電池也將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報廢,大大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能。
據了解,國家在鋰電池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國家863計劃設立了電動汽車重大專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等單位參加了該項目,分別開發了EV和HEV兩類動力電池,其中一些單位已采用了安全的錳體系正極活性材料。“十一五”、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又對HEV、PHEV、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CV燃料電池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和電池的研發給予大力支持。
專家建議,動力鋰離子電池要想得到很好的應用,需要上下游企業通力合作,以電池為核心,綜合考慮材料、管理系統等,形成一個產業群,這樣將有利于技術進步和系統成本的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