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何祚庥院士做客騰訊網,與網友就新能源問題進行了交流。
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何祚庥院士
訪談中,何祚庥院士就未來新能源發展和利用進行了深入解讀,并倡導中國大力發展以鋰離子電池為能源的電動汽車,通過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新能源路線,向大家闡述了新能源的美好前景,何祚庥院士說,中國有一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已經展有一席之地。
訪談精彩語錄:
現在北京的電價是不到5毛錢一度電,而國外給新能源發電電價的補貼是北京電價的10倍,我們現在還不能做到拿出那么多資金來鼓勵太陽能。歐洲比我們富裕,同時他們對于溫室氣體排放又特別關注。新能源發展的初期,肯定是競爭不過傳統的火力發電,成本很高。所以現在中國也正在研究應該給新能源發電多大的鼓勵。
奧巴馬想使美國的經濟走出困境,就是要大力發展太陽能,主導的思想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奧巴馬的智能電網需要有一個超級大的蓄電池體系,這個蓄電池體系從何而來?奧巴馬的思維就是大力發展鋰離子電池,而且大力發展以鋰離子蓄電池為基礎的電動車,用其將可以實現“智能電網”這一宏偉目標。
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是鋰離子蓄電池。這個思想之重要還不完全是因為車子可以節能減排,車子的節能減排還能對智能電網做重大貢獻,為什么?一般老百姓買了一塊鋰離子蓄電池以后車可以開,每天開2、3個小時就很多了,大多數不會24個小時都開車,不開的時間那塊電池就不用,放在那,還會折舊。奧巴馬的智能電網說提出應該把不用的鋰離子電池的作用也調動出來,讓每一塊車用鋰離子電池跟智能電網發生聯系。也就是說,我這個電池要開車的時候作為動力電池用,不開車的時候就作為儲能電池用。
電動自行車非常重要。發展電動出車一定是從小做到大,一口吃一個胖子是不行的。所以應該從電動自行車開始,進一步發展到電動小轎車,再進一步發展到電動大客車、電動大貨車。總之功率越做越大,水平越來越高,這個發展路線是跳不過去的。不要以為發展電動車的時候,可以一口吃一個胖子。中國有一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
以下為此次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騰訊的網友大家好。前段時間通過媒體報道了解到,中國和日本在南美展開一場鋰礦爭奪戰,目的是為確保領軍未來電動車市場。南美的玻利維亞盛產鋰礦,就像沙特阿拉伯富有的石油。有人也預測,玻利維亞即將成為21世紀的能源戰場。
通過這一事件,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能源所帶給我們的危機,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何祚庥院士,以來來和大家探討一下新能源發展問題。
何祚庥:網友好。
主持人:前段時間報道中日鋰礦之爭,是否預示著地球可讓人利用的能源越來越少,并且由此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危機。
何祚庥:首先要搞清楚為什么會爭奪鋰礦,鋰礦本身不是能源,不像石油、煤、天然氣等,大家爭奪是因為它是重要的儲能電池,是和能源有關的材料。儲能電池大家為什么非常關注?有兩個方面,比如太陽能、風力發電有一大問題,有太陽有能,無太陽無能,有風有能,無風無能,所以能量貢獻是不均勻的。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蓄電池把能量儲存起來。
另一個就開車也有問題,開車不能拉電線,即使火電發電網非常發達,但沒有把它上面的電送到車上面去,除非是有軌電車。在這個意義上講就要用蓄電池,也就是把電能存儲到蓄電池里面去,這個蓄電池既可以做儲能電池,我們叫專門為了調解能量的供求用的電池,同時也可以稱為動力電池,這個動力電池就是車用動力電池。按照現代的科技發展動向,能夠制造最有效的蓄電池主要是鋰離子電池,這也是大家爭奪鋰礦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有人說世界第三次大戰有可能是圍繞新能源之爭開展的。
何祚庥:我覺得不見得,為什么?新能源的大頭是太陽能和風能,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沒有資源的爭奪問題,或者資源的爭奪比較緩和。當然太陽能也有資源好的地方,但是沒有太多爭議的地方,中國人也不會到撒哈拉沙漠去這么進行太陽能發電。太陽能和風能基本上是就地取材。
主持人:您剛才說風力、太陽能發電這塊都要因地制宜的去取材,對于中國來說這兩項資源怎么樣?
何祚庥:無比豐富,不能說世界上最豐富的,反正足夠中國人用了。比如說風能資源,風能資源我們看到正式的統計,也就是在10米高空,中國的陸地資源有2.5億千瓦,海上的資源有7.5億千瓦。但是現在風機都往更高的高空發展,所以高空風能的資源已經不能用10米來衡量了,一般國際上都用80米高空來衡量。這比起10米高空的資源豐富得多。
直到現在為止,按照我了解,中央氣象局還沒有完全把80米高空的資源數據測試出來。但是如果你簡單的做一些估算,其實也可以知道中國大概有多少了。怎么估算?我們對全球的風能資源有個大概調查,全世界風能資源大概是700億千瓦,中國陸地面積占世界陸地面積6.5%,也就是說在領土附近是有風的,風能資源多少?你把700億千瓦乘上6.5,一算算出來是45億千瓦,這夠大了。
2008年年底全國電力裝機是8億千瓦,但是中國的風能資源假定我估算的對的話有45億千瓦。8億千瓦的5倍應該很夠了,不過不能說很夠,因為不是所有風能資源都能開發,我相信珠穆朗瑪峰風力很強,但你要在那上面放上風力發電,這個難度就太大了,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開發,預計開發出來也就是10幾億千瓦,但是也不少了。
還要注意一點,有時候是無風電,一般來講,刮風的時間跟不刮風的時間有一個比例,所以你還要打個折扣,打個對折,或者打個1/3折。一打折扣之后,等效的風能發電大概就是5、6億,7、8億千瓦,這就要看以后技術能里怎么做。
中國很大,會不會其他地方很小呢?不會太小。因為全世界的風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美國的風能資源比中國好多了,大體的面積是差不多的,只能講風能有好有壞。如果講到未來的需求,我覺得還不夠,我有個估算,怎么估算?如果現在我們以發達國家為目標,美國人現在的人均用電差不多4個千瓦,稍微大了一點。
你如果去算一算中國未來的人口是15億人,國家發達起來人民生活是要富裕的,生活富裕是跟用電量成正比的。按照這樣的意思講,如果美國的人均是4個千瓦(未來肯定要超過),中國人均GDP也超過美國的話,中國的用電量如果也是人均4個千瓦,15億人口是60億千瓦,這個需求量是很大的。
這對于風能來講就遠遠不夠,但要緊的是太陽能,太陽能的資源大到什么程度,我給大家一個概念。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家都知道960萬平方公里。在960萬平方公里上所接受的太陽能是多少?相當于17000億噸標準煤。中國2008年一年消耗的全部能源,包括發電、燒煤、鍋爐都在內是28億噸標準煤。太陽能太大了,即使將來人均的電力到了4個千瓦,太陽能的供應也足夠用了。所以未來的發展必定是太陽能,而且不會有爭奪資源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現在太陽能發電這一塊實施的怎么樣呢?
何祚庥:我們國家光伏發電產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它的份額占了世界份額的40%。全世界的光伏發電產業占的比重最大的就是中國,但是在中國沒有自己的市場,我們的市場份額很小,都是行銷到國外。
主持人:您指的產業是我們生產這個產業,而中國人自己用它發電的不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何祚庥:因為我們鼓勵不起,現在北京的電價是不到5毛錢一度電,而國外給新能源發電電價的補貼是北京電價的10倍,我們現在還不能做到拿出那么多資金來鼓勵太陽能。歐洲比我們富裕,同時他們對于溫室氣體排放又特別關注。新能源發展的初期,肯定是競爭不過傳統的火力發電,成本很高。所以現在中國也正在研究應該給新能源發電多大的鼓勵。
主持人:我看新能源的問題不僅中國政府在關注,全球的其他國家也都在關注,包括新上任的奧巴馬。
何祚庥:奧巴馬想使美國的經濟走出困境,就是要大力發展太陽能。現在奧巴馬主導的思想 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再講的具體一點就是大力發展風能、大力發展太陽能。但奧巴馬還多說了一句話,就是不僅要鼓勵新能源,還要建立智能電網。因為電網是調配供給和需求的,調配不當就會損失很大,如果你不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的話,人為去調配,電網就沒有智能功能,太慢了。
我們國家現在也開始關注智能電網,什么叫做智能電網?指導思想是這樣的,要把供給和需求都管理起來。我們國家的電網發展方針叫做需求管理,側重在需求管理上,需求超過了供應,很簡單就是拉閘限電。這是非常簡單化的辦法,如果需求不足它就會鼓勵需求。思維模式總是看到需求,而不是解決供給的問題。
奧巴馬現在講的智能電網是既要控制需求,還要控制供給,要把供給和需求都協調起來。怎么樣大量增加供給呢?就是風能和太陽能。但是我們剛剛講了風能有個重大的缺點,有風有能,無風無能,太陽能也有這個重大的缺點。所以奧巴馬的思維是要有一個大大的蓄電池體系,這個蓄電池體系從何而來?奧巴馬的思維就是大力發展鋰離子電池,而且大力發展以鋰離子蓄電池為基礎的電動車。
我稍微解釋一下,電動車大家公認為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是鋰離子蓄電池。這個思想之重要還不完全是因為車子可以節能減排,車子的節能減排還能對智能電網做重大貢獻,為什么?一般老百姓買了一塊鋰離子蓄電池以后車可以開,每天開2、3個小時就很多了,大多數不會24個小時都開車,不開的時間那塊電池就不用,放在那,還會折舊。奧巴馬的智能電網說提出應該把不用的鋰離子電池的作用也調動出來,讓每一塊車用鋰離子電池跟智能電網發生聯系。也就是說,我這個電池要開車的時候作為動力電池用,不開車的時候就作為儲能電池用。
人們就會問這能解決多大的問題,算一個數字大家就知道了。一般來說一個鋰離子電動車功率是20千瓦,大一點可能50千瓦,再大一點還有100千瓦,美國大約有2億輛小轎車,如果都按20千瓦的鋰離子蓄電池來算,乘以2億輛小轎車,約為40億千瓦的調節能力。美國現在有的電力裝機大概92億千瓦,如果將現有的鋰離子蓄電池普及起來,就是美國現有電網發電能力的3倍、4倍,如果是每一塊電池用到50千瓦,將大大超過美國現在的裝機。所以你可以看,這樣一來有了鋰離子蓄電池的電動車,有了智能電網、有了風能、有了太陽能,它就可以組合成一個既能管滿足需求,也能有足夠的力量保證供給的大大的電網。這就是奧巴馬的設想。
主持人:這個設想看起來很宏偉。
何祚庥:是很宏偉,這就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并不是用嘴說,而是真在干,奧巴馬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鼓勵鋰離子電動車。
主持人:中國也漸漸的成為第一大汽車生產國,而鋰又是電動車發展的重要能源。就像剛開始提到的中日的鋰礦之爭,是不是說明我們也在重視電動車的發展。
何祚庥:我們這幾年在開始重視,前幾年是重視不夠,只是說這種電動車好,但是投入不夠。以前我們有一個錯覺,認為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是所謂氫燃料電池,這個理念是小布什提倡的。我們國家一些搞汽車的人就緊跟,認為這個不得了,但是這里面有很多問題,我們先后有不少專家表示反對提出意見。在國內曾有一場爭議。
主持人:能不能說一下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區別?
何祚庥:氫燃料電池就是用氫氣開汽車,問題是氫氣怎么開法?是把氫做成電池來開,改個名稱叫做氫燃料電池。鋰電池是蓄電池, 燃料電池是直接利用氫能來發電。蓄電池消耗的是電能,氫燃料消耗的則是氫氣,氫氣的運輸、易燃、一系列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并且還面臨在全國各地解決氫的供應,氫的傳輸等問題,需要一套新的體系,這個新體系顯然是不經濟的。
我們的汽車界對于美國人有一點盲目崇拜,于是就跟著做,國家投錢,電動車是好的,首先推動氫燃料電池,但它是鋰離子電池投入的8倍。小布什總統在下臺以前宣布稱,看來氫燃料電池沒什么希望,至少他這輩子可能看不見,也許我的孫子輩能看見,那可能是50年以后了。但是奧巴馬上臺非常明確的是停止氫燃料電池的研究,不是說這個理論不成立,而是它是不經濟的。
主持人:其實氫燃料電池也不是說不好,而是說在這兩者之間應該優先發展鋰電池。
何祚庥:對,是這個意思,問題是一個好一個壞,它的價值判斷是很懸殊的。可能我們兩個年齡差不多,工作能力也差不多,可能你比我強一點,我比你差一點。問題在于氫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爭吵當中是非是很明確的,糟糕就是我們搞車子的能源界領導缺乏眼界,早就應該看清楚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在奧巴馬已經宣布停止以后還說氫能好。這就是問題實質性的所在。
為什么我這幾年要介入能源問題?為什么要為這種能源問題發生很多爭吵,要緊的是國家利益的問題。
主持人:何院士可能有一個不太禮貌的問題問您,在社會的輿論當中,大家也看到有人在說何院士最早是學物理出身,后來做兩彈一星工作,后來又兼作哲學。你社會上的工作除了打擊偽科學,對各種政策出臺的呼吁,好多人評論何院士怎么成為萬能院士了?
何祚庥:不是萬能院士,我呼吁的內容多半是跟物理學有關的。
主持人:您正在研究的新能源跟物理有多大?
何祚庥:太大了,物理學從來都是為能源服務的,當代物理學的發展更應該為新能源服務。我舉一個代表人,朱棣文,他是美國現任能源部長,美國的能源部長不僅關注太陽能、關注風能,他還關注跟能源有關的一些政策問題、社會問題,比如他提出“碳關稅”等等問題。所以物理學家介入能源這是天經地義。
我還能舉出一大堆名字,很多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很多重要的物理學家現在都在關注能源。所以我認為有一些網友說何祚庥不務正業,我覺得他對什么叫做正業,什么叫做副業都搞不清楚,我覺得物理學家不關注能源才叫不務正業。
因為能源問題牽扯到每一個人,首先從節能減排來講,至少出了門隨手關燈總是好的。有很多生活上該注意的問題都應該注意。
主持人:何院士今年82歲了,聽說您還在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何祚庥:我騎電動自行車,我認為電動自行車非常重要。發展電動車一定是從小做到大,一口吃一個胖子是不行的。所以應該從電動自行車開始,進一步發展到電動小轎車,再進一步發展到電動大客車、電動大貨車。總之功率越做越大,水平越來越高,這個發展路線是跳不過去的。不要以為發展電動車的時候,可以一口吃一個胖子。中國有一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
主持人: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自行車的王國。
何祚庥:自行車的王國進一步發展肯定就是電動自行車。中國大概兩個人有一輛自行車,大概約5、6億,電動車的保有量已經是一億,而且電動自行車每年以2000萬輛的速度在上升。還應該看到正是由于我們的電動自行車比較發達,所以中國電動車的技術也相應的這幾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完全有可能在這個領域中我們也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國家大力支持。
主持人:我們再來一個輕松的話題。曾經我在幾年前一個報紙上看到,有一篇報道以“何院士違法騎電動自行車上路”為題,這是怎么回事?
何祚庥:北京有一段時間是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的,說是電動自行車不環保,理由是北京市用的電動自行車當中有30%都是用的鎳電池,它是會污染水源的,這是偽科學,根本沒有這回事,我們當然就反對,提了好多意見以后就改過來了。
不過當時北京市禁止的時候它也往開一面,已經騎的人可以繼續騎,騎到車子壞了為止。所以給已有電動自行車的人發了一個牌照,但壞了以后就不可以騎了。其實我是不違法的,我當時獲得了這個拍照。
騎電動自行車違法不違法的問題在北京市是解決了,但在我們國家相當一些城市還沒有解決,比如廣州仍然禁止電動自行車,比如珠海也仍然禁電動自行車,他們有個理由說電動自行車不夠安全,我個人認為道理不大。
我手上有一個很好的統計數字,是一位熱身于提倡電動自行車的人做的,他搜集了公安部事故記錄資料。除了小轎車會出事故之外,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也會出事故,不僅會出事故,而且還有死亡事故。因為我們國家公安部的統計是很全的,自行車每年死多少人,后來有了電動自行車,它也有統計,電動自行車每年死多少人。過去只有自行車的數據,這幾年由于電動自行車發展很快,公安部也開始統計了。
由于這幾年電動自行車大發展,它的后果就是騎電動自行車死亡的人數就在大幅度增加,因為完全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同樣的自行車的死亡人數在下降,因為原來大部分本來騎自行車的人改騎電動自行車了,所以它的死亡人數在大幅度的減少,很合理。但是有個重要的數字,如果把自行車的死亡人數加上電動自行車的死亡人數,二者相加呈逐年下降趨勢。自有電動自行車以來,一直下降到2008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的死亡人數每年少死了4000人。這是個很大的成就,煤礦一年死四、五千人,但中國大力推廣電動自行車以后,到現在為止,非機動車死亡的人數減少了4000人。為什么?原因是電動自行車比自行車安全。
主持人: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訪談馬上就要結束了,感謝何院士跟網友談了這么多新能源的問題,下次再見,謝謝大家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