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產業成歐美關稅保護對象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09-9-15 作者:未知 點擊:
除了錙銖必較的傳統產業,正在萌起的新能源產業也被歐美列入了貿易保護的大名單。歐美本土太陽能企業把自身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太陽能企業的低價。
近期,歐美的多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都傳出不利的消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Q-CellsSE關閉了數條生產線。而在美國,加州最大的太陽能生產企業SunPower正在失去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尚德同期獲得的訂單卻激增了兩倍多。
面對業績下滑的趨勢,這些歐美的太陽能電池企業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的太陽能企業。他們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價格低廉是因為有中國政府的支持。Q-CellsSE的總裁甚至指責,中國商品的價格處于“傾銷的邊緣”。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也呼吁本國采取保護措施。
不過,業內分析并不支持這種說法,根據瑞銀的一份研究報告,日本、德國等國家都曾給本國太陽能產業提供過巨額補貼。而從總體上看,由于硅片采購渠道合理,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制造成本要比德國低30%。
北京WTO事務中心副主任堯秋根認為,由于歐美都還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因此他們在進行成本核算時,計算值都偏高。其次,WTO的補貼政策里規定,政府可以對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進行補貼,并可以免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起訴。而據國際貿易專家梅新育分析,歐美目前很難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提起反傾銷案。在美國,如果想提起反傾銷,必須證明美國公司蒙受了損失。然而,在美國現有的稅務優惠政策下,相關公司都是盈利的。
上一篇: 陳清泰:沒有國家政策支持新能源車只是鬧劇
下一篇: 歐盟制定電池及蓄電池生產商的注冊規定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