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新聞>正文
新能源產業是我國新增長方式的制高點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09-9-14 作者:未知 點擊: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能源憑借其明確的發展前景和對經濟較強的拉動作用,在諸多經濟體的經濟振興計劃中被置于重要位置。進入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連續推出了一系列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將新能源作為引領經濟增長核心產業的決心。

    我國對新能源的界定

    新能源是指與長期廣泛使用、技術上較為成熟的傳統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對比而言,以新技術為基礎,已經開發但尚未大規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試驗,尚需進一步開發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熱能和氫能等。2009年6月1日,國家能源局對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召開發布會,對新能源進行了界定。除了上述普遍共識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還包括對傳統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潔高效使用、車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電網等。這是我國首次將煤化工、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電網加入新能源的范疇,擴大了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版圖。

    全球新能源產業迎來發展良機

    隨著傳統能源的稀缺性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征的新能源逐漸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重視,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更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一)金融危機加速新能源革命進程;仡櫴澜缃洕罚谝淮喂I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動了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最近一次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也有力地幫助美國從1987年的經濟危機中復蘇,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推動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并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全球能源和生態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新能源逐步替代并取代傳統能源將是大勢所趨,而新能源技術也必將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在石油危機的沖擊下,美國、日本和巴西等國已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但是并沒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新能源革命的浪潮。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世界各國對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能源寄予厚望,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和巴西等各大經濟體均將該產業放在了本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重要位置,希望通過推動其發展來拉動經濟復蘇。在此背景下,第四次新能源革命的進程將可能進一步加速,而新能源產業有望成為引領全球經濟進入下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重要引擎。新能源產業對世界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新能源產業吸納的巨大投資及其創造的就業崗位將成為拉動各國內需的重要因素之一。表1匯總了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推出的新能源計劃的投資總額和預期創造就業崗位的數量。可以看出,未來各國將持續大規模地投資于新能源產業基礎設施,在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迅速推動新能源的標準化、產業化和規;,同時更多地吸引民間投資的大量流入,有利于刺激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

    其次,新能源產業還可以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其產業鏈較長,涉及產業較多。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可以促進本行業的發展,而且對產業鏈上其他產業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與新能源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制造裝備和技術服務等產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亦能得到有效推動,從而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這種顯著的技術擴散和經濟乘數效應使新能源產業有可能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增長點。

    最后,發展新能源產業還可逐步降低經濟增長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化水平,減少經濟增長的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快速增長。

    (二)美國欲引領全球新能源革命。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美國有針對性地對其支柱產業進行調整,不斷為經濟增長注入新鮮活力。二戰后,美國重點發展資本集約型產業,把鋼鐵、汽車、機電作為工業發展的支柱產業;1960年以后,美國大力發展技術集約型產業,如航天航空、計算機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1990年以后,克林頓政府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通過互聯網技術革命,創造了美國經濟戰后最長的繁榮期。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繼續靠金融業和信息產業推動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奧巴馬政府試圖領導一場史無前例的新能源革命,通過開發使用新能源,擺脫美國對石油的依賴,并將該產業作為未來美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此外,奧巴馬政府還希望憑借美國在國際舞臺較大的影響力,通過力推新能源產業,逐步改變美國及全球的能源消費結構框架,引領世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低碳經濟,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的領頭羊,成為制定新的國際規則的領導者。因此,美國對新能源產業的高度重視,必將加速該產業在美國及全球的快速發展。

    根據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未來美國在全球所倡導的新能源戰略將主要分為中短期和長期兩大階段:

    1、中短期:側重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以及節能環保。根據技術發展程度和市場需求成熟度,世界新能源發展的路徑,將是由對石油的補充逐步擴展到對石油的替代。按照新能源成本、商業化程度以及技術可突破性,目前全球新能源發展還處于對石油補充的初級階段,并主要集中于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的應用。由于風能、太陽能和核能技術比較成熟,市場需求較為明朗,在中短期內具有較大發展前景,而從美國于2009年初出臺的新能源計劃可以看出,美國亦高度重視與其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以及節能環保等行業的發展,因此預計這三個行業將很可能成為中短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2、長期:側重生物能源。隨著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不斷加劇,全球新能源產業將逐步發展到對石油替代的高級階段。美國將憑借其在農業領域的競爭優勢,以及在制造技術、酶催化劑、原材料研究和白色生物技術四項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地位,在全球范圍內大力推動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形成以生物技術、農業和生物能源為核心的低碳經濟增長模式,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

    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為應對石油危機的沖擊,日本和巴西自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探索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研發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各自在新能源方面的領先優勢。

    (一)日本:新能源發電和節能環保。從1974年至今,日本通過法律約束、稅收優惠和政策引導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日本在新能源發電、新能源電池和節能環保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受石油危機重挫后,日本舉國上下對能源安全具有了強烈的危機意識,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法規政策,明確了新能源發展的遠景規劃和實施目標,引導產業快速發展。日本于1974年和1978年分別推出了針對新能源技術開發的“陽光計劃”和針對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的“月光計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1979年,日本制定出《節約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約束企業及個人的節能標準,并根據時代發展不斷進行修訂。2004年6月,日本頒布了新能源產業化遠景規劃,目標是2030年以前,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打造為產值達3萬億日元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日本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日本政府對新能源產業進行長期的資金支持。20世紀80年代,為了鼓勵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日本政府提出了太陽能促進計劃,向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提供大量財政資金,并逐步提高財政補貼額度。此外,在向新能源技術研發投入大量資金的同時,日本政府每年還向新能源行業的公司發放獎勵性補助金。

    第三,日本政府還通過立法、稅收減免、媒體宣傳和普及知識等一系列措施,來鼓勵企業和個人使用新能源,有效地開拓了消費市場。

    (二)巴西: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發展中國家,巴西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亦飽受高油價之苦。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巴西政府從1975年開始研發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制定了“全國乙醇計劃”,鼓勵利用甘蔗生產酒精替代石油,并大力研制使用酒精的新能源汽車。通過三十多年的推動,巴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半壁江山,汽車市場售出的新車中約有80%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較高,有效地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在使用生物乙醇解決污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巴西在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成功主要歸功于三個方面:

    一是巴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國耕地幅員遼闊、農業發達的比較優勢,使用廣泛種植的甘蔗、大豆(3571,-41.00,-1.14%)、油棕櫚等作物生產酒精,開發乙醇燃料來替代石油。目前,巴西大型企業繼續加大對生物能源研發的力度,加快了從農林業廢棄物中提煉乙醇的研發步伐,計劃從2015年開始進行植物纖維素乙醇商業化生產,這也將使巴西燃料乙醇產量增加60%左右。

    二是巴西政府通過補貼、設置配額以及運用價格和行政干預手段,積極鼓勵使用乙醇燃料,協助生產企業從國際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對乙醇燃料汽車減免工業產品稅和增值稅,同時還加強相關立法來保證乙醇燃料的推廣。

    三是巴西政府積極推動生物能源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力開發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有助于拉動本國經濟和產業的快速發展。1984年,巴西生產的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車達到汽車總產量的94.4%。2003年3月,巴西開發出可用乙醇、汽油或任何比例的乙醇與汽油混合的燃料驅動的可變燃料汽車。截至2008年底,巴西汽車年產量的3/4(約172萬輛)是使用乙醇—汽油的可變燃料汽車。

    (三)對我國的啟示。通過以上案例分析,政府應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應制定明確、長期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政策,積極引導產業的發展壯大;二是應因地制宜地選擇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點,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三是應制定一整套投資、生產和消費的激勵政策,努力拓寬新能源的消費市場,推動新能源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四是應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研發,培育新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金融支持

    從2001年起,我國政府開始對新能源產業給予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執行了稅收優惠政策。2006年,我國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提高到了一個戰略性高度,先后出臺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可再生能源法》。進入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對于節能新能源領域推出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腳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3月9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3月26日財政部公布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項目;4月2日財政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對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簡稱CDM)實行稅收優惠;4月20日財政部發布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連續推出新能源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將新能源作為引領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的決心。目前,全國性的新能源振興發展規劃基本框架已確立,有望近期出臺。

    (一)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方向

    我國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既是著眼于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強市場信心,更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從戰略上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1、應對金融危機,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國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將應對金融危機,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一條主線,同時把新能源產業提高到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位置。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和穩定出口的重要結合點,也是調整能源結構、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切入點,國家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

    通過新能源產業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揮重大能源項目在擴內需、保增長和促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力推進大型核電、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煤電基地、可再生能源和城鄉電網改造等工程建設。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當前能源供需形勢出現了相對緩和,為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我國應借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進一步淘汰小火電、小煤礦、小煉油等落后生產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化水平,減少能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三是加強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并在政府和市場積極推動下與新能源產業融合,降低該產業的生產成本,并逐漸擴大其產業規模。

    2、緩解環境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力。盡管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但形勢仍相當嚴重,環境的不斷惡化將使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力越來越大。因此,我國應通過創新發展新能源產業和低碳經濟,推動節能減排,減輕經濟增長對環境和氣候的不利影響,引領經濟和社會實現長期可持續繁榮和發展。同時,我國應抓住并跟蹤世界新一輪新能源發展方向,加強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研發,增強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3、逐步改變依賴傳統能源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目前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自身對傳統能源具有巨大的需求,將成為未來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國自身的能源稟賦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其次,中國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很高,而能源對進口的依賴度亦逐步上升。最后,我國部分重要資源大量依賴國際市場進口,不僅極大地影響了經濟發展的自主程度,而且加劇了與其他石油大國爭奪國際能源的矛盾,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國應通過發展新能源產業,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逐步實現我國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改變經濟增長對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

    (二)我國發展新能源的行業選擇

    我國在選擇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應遵循以下標準:一是符合全球新能源戰略的發展趨勢;二是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出發,側重于國內亟待解決的能源矛盾;三是未來發展進程中具有光明的市場前景和較強的增長潛力;四是可以充分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按照以上標準,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力和節能環保行業將是我國新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見表2)。

    (三)我國商業銀行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目前除水電以外,由于新能源項目的投資規模相對較小且風險較大,我國商業銀行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較為有限。特別是在西部地區,由于上網電價低于發達地區,更使這一資金需求量大的地區難獲商業銀行青睞。目前,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導的政策性銀行是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除大型水電工程外,重點支持了一批風電、農村中小水電等項目,同時積極推進生物發電等新興產業,為其示范項目和規;l展提供資金支持。隨著我國對新能源產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新能源產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商業銀行應逐步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關注。

    1、加大對部分較有潛力行業的信貸支持。

    ——從貸款利率、信貸額度、審批環節等方面加大對節能環保綠色行業及其相關配套行業的信貸支持,同時逐步減少對“兩高一剩”行業中規模不經濟、生產工藝落后、能源消耗巨大、給環境帶來嚴重問題的項目和企業的信貸規模,打造綠色信貸銀行。

    ——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水力和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及其相關產業鏈的信貸支持。上述行業是技術最成熟、最具規;l展前景和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新能源行業,風險相對較小,商業銀行應著重加大對上述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在信貸客戶選擇上,商業銀行宜選擇產品技術成熟、行業中的領先客戶作為授信對象。對于較有潛力的融資客戶,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如果新能源項目貸款融資額度較大,商業銀行可以選擇銀團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

    2、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信貸風險防范

    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存在三方面的風險:一是產業風險。我國新能源還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未能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新能源的產業化存在高投入、開發周期長、消費市場狹小和價格形成機制不明晰等障礙,因此其產業風險相對較大。二是技術風險。未來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方向較為多元化,技術的可替代性較大,因此新能源生產原料、工藝、規模以及整個技術的成熟度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技術風險。三是政策風險。盡管我國出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但多項優惠政策仍未得到普遍落實。

    因此,商業銀行應從嚴制定新能源項目的準入門檻,對其進行嚴格的項目評審,主動征求行業專家意見,從技術原理、經濟可行性、市場動向等多角度做充分的論證,科學地評估項目投資回報率,以盡可能地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上一篇: 產業回暖 江蘇太陽能何時不再做小工? 下一篇:  我國太陽能產品緣何“墻內開花墻外香”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