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國際低價競爭能堅持多久?
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步入了寒冬。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歐洲市場上,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正在逐步減速。這一影響也波及到了向該市場供應太陽能電池的中國太陽能電池產業。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后迎來價格和訂單好轉的“回暖期”,目前無論是上游多晶硅產品價格還是下游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價格又開始遭遇沉重打壓。
而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是大幅降價。英國新能源財經公司高級分析師Julia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生產的多晶硅原料比國際同行便宜20%左右,而光伏組件的價格低至2.4美元/瓦以下,但價格戰引起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在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占比中,多晶硅的生產占據產業鏈利潤的50%以上,2008年,國際多晶硅價格曾經達到480美元/公斤的峰值,6月份國際市場多晶硅最新現貨價格為69美元/公斤,比5月份下跌5.5%。與多晶硅的毛利率和價格下滑保持一致的是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的持續下滑,2008年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價格在3.5美元/瓦左右。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下跌,組件廠商均進入低毛利維持狀態。其中,中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價格最低,據了解目前國際知名廠商的產品價格為3-3.3美元/瓦,國內上市公司的價格為2.5美元/瓦,而中小企業的價格僅僅為2美元/瓦。
在剛剛結束的德國intersolar展會上,共有近百家中國光伏企業參展,但能順利拿到訂單的企業并不多,低價競爭策略沒有帶來訂單的相應增長,許多下游海外廠商對如此低價能否帶來質量保證和如何維持企業生存表示了懷疑。
二問:政府支持能否真正降低正本?
目前,在光伏制造領域,我國已躍居世界第一。遺憾的是,由于絕大部分市場都在國外,國內的陽光資源利用,長期徘徊在“零度空間”。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三百萬京郊農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新生活。據了解,隨著“亮起來、暖起來、循環起來”三項工程在京郊農村的推廣,太陽能路燈讓農村亮了起來。北京市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年日照時數在2750小時左右,每年接受太陽能輻射量約合26億噸標準煤,若按10%的利用率計算,每年可節能2.6億噸標準煤,由此看來,太陽能資源制造對于國內市場來說是一塊有待挖掘的藍海!
為了了解目前國內太陽能企業的生存狀況,前段時間筆者特別查閱了部分上市太陽能企業的股價波動情況。自中國政府三月底宣布太陽能刺激計劃,并于7月份進一步推出力度更大的“金太陽”計劃,無錫尚德(STP.N)、英利新能源(YGE.N)、晶澳太陽能(JASO.O)賽維太陽能高科技(LDK.N)等中國太陽能企業的股價已經飆升90%或更多。
同時美國的太陽能企業,如SunPower(SPWRA.O)、FirstSolar(FSLR.O)及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ENER.O)的股價比2009年的谷底分別上揚67%、50%和24%。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特別是電力需求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利用太陽能電池為建筑供電,沒有污染和噪音,但是由于價格的制約,一直得不到推廣。而近幾年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新能源經濟浪潮正在全球醞釀發展,各國都在制定刺激新能源的政策,政府支持能否減低太陽能的高成本,促進太陽能應用,結果雖然是肯定的,但是期間會經歷怎樣的的過程,作為絲印企業,在考慮自身生產能力的同時,還需謹慎對待這個尚未成熟的市場風險!
三問:如何解決供求不平衡?
太陽能模組市場結束了持續八年的增長,全球總收入預計到2009年將下降近20%,而價格下降是過度供過于求所致。瑞銀集團(UBS)的一份報告稱,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在明年將增加76%,達到1,050萬千瓦,其中美國市場將貢獻150萬千瓦,中國50萬千瓦。但銀行業預計,市場的多晶硅供給依然多出520萬千瓦,電池板的富余量則還要多出一倍。
由于政治上推動節約石化能源資源,無論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是為未來能源基礎設施做準備,太陽能的需求已蓬勃發展。誘人的利潤和絕佳的長期前景造成了新的競爭者紛紛擁進太陽光電市場,整個從基本的多晶矽材料到完成品太陽能模組的價值鏈在刺激之下形成了供過于求的現象。太陽能產業出現了規模經濟。為了透過量產達到最低的生產成本,各家公司紛紛擴大每年產量,產品銷售不出時,爭相量產的情況就結束了。
從供應方面分析,多晶硅投資周期較長,投資到產出需2年,規;哆\還需要再增加3到6個月,2012年之前多晶硅的產量已經基本確定,預計2009年至2011年多晶硅產出分別為9萬噸、14萬噸、18萬噸。因市場供給過剩,導致今年1月份以來,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已經下降一半,而行業主要原料--多晶硅的價格經歷了去年每公斤500美元的峰值後,現在已經一路跌至65美元。
iSuppli預測,幾乎所有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和模組供應商將于2009年受到總收入下降重大的打擊,公司庫存將激增,是損失和負現金流的一年。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