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造成對世界各國礦業的影響一覽
來源:長江有色金屬網 日期:2009-7-8 作者: 點擊:
全球金融危機自2008年爆發以來,其影響是漸深漸遠的,由金融業發展到汽車、地產乃至全球礦業。金融危機引發國際市場鋁、銅、鉛、鋅等大宗礦產礦產品價格直線下降。而2009年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度蔓延,全球許多礦山因經營虧損而停產、關閉或尋找新的投資者,全球礦業公司成為各國股市領跌的主力。在2009年4月以前,很多礦業和能源公司股份跌幅甚至超過了基礎大宗商品價格,礦業企業正在或將要經歷經營和財務狀況的雙重考驗。礦業公司資本市場融資困難,紛紛削減勘查開發預算。很多公司預低價出售公司、礦產地或尋求外部合資合作。2009年5月之后,由于各國為金融體系的瓦解買單,從而提升金融信心,帶動經濟市場的初步回暖。但長期來看,對金融危機持續長短基本基調都在2010年或以后,也就是說2009年全球經濟與礦業仍然會處于低谷當中。
一、金融危機對各國礦業行業的影響
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在2008年7月至11月期間在多倫多TSX風險交易中心的全球100強企業的市值下跌77%,第四季度全球工業并購數量下降61%。一些較大的礦業準備出售資產,以降低成本,減輕資產負債,尋求機會通過多樣化方式資產收購或合并。金融危機對礦業的勘查與開采影響巨大。
1、對一些國家礦業行業和公司的影響
美國多家經營規模較大的礦業公司破產或停產:美國鋁業在2009年3月24日宣布破產,美國主要鉑鈀生產商斯蒂爾沃特礦業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1.319億美元。Denison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國猶他州的TonyM鈾礦項目的經營。力拓能源美國公司為剝離資產,以總價7.61億美元成功出售在美國的一家煤礦。
美國礦業公司克利夫斯自然資源公司在2009年3月表示其將進一步削減焦煤產量,其在西弗吉尼亞州品的尼高礦業公司將無限期地閑置其1號礦井,并還在4月13日起關閉其Pinnacle煤礦2個月,這些行動將導致約290人被解雇。同時,克利夫斯將減少其在阿拉巴馬州的格羅夫資源公司的Oak Grove礦和Concord Prep廠的產量,將裁掉65名員工。在鐵礦石生產方面,據悉其已削減了其北美六座鐵礦的生產,該減產將使公司的鐵礦石年產量降至約2200萬噸。
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市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礦產品交易疲軟,礦業公司寧愿按兵不動,也不會出資開礦。2008年全球商品市場需求遭受了持續低迷的消極市場態勢,使得很少加拿大資源公司能幸免于難。特別是信貸市場的緊縮導致基本金屬價格遭遇了重創。2009年魁北克省的礦業勘查數量可能會減少50%。在加拿大的淡水河谷公司、斯特拉塔礦業集團、力拓公司都相繼采取減產、裁員和關閉不盈利礦山的綜合應對措施以期待度過行業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加拿大本土將有60-70%的鋅生產商不再盈利,40-50%的鎳生產商和30-40%的銅生產商處于虧損的邊緣。許多金屬礦業公司包括加拿大Lundin礦業集團、加拿大第一鎳業公司和加拿大FNX礦業公司也通過暫時關閉不盈利礦山的舉措來遏制金屬價格的暴跌態勢。
澳大利亞的一些礦業企業經營慘淡,如2008年力拓公司凈負債為387億美元,澳大利亞OZ 礦業公司面臨破產,FMG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現金流面臨斷裂風險,總債務為66.3億澳元,總資產為60.9億澳元,資產負債率達109%。根據BMI預測,澳大利亞礦業產值按實際價格估算,每年會有2%的減少,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造成了全球礦產品價格的下降。該機構認為2013年澳大利亞礦業只占GDP的3.08%,而2007年是4.26%。
印度采礦業受金融危機沖擊,礦業產量下降。據路透社,印度國家礦產開發總公司已經宣布,由于鋼鐵產業的需求降低,2008 / 2009財政年度公司產量下降。制造業和汽車工業是印度鋼鐵的消費大戶,在近幾個月面臨困境,主要是對供給鏈產生影響,該公司希望能實現2007年的產量就足以。2009年1月印度的黃金進口下降了47%。同時,金融危機也影響到印度濟浦爾地區的砂巖業。經濟衰退影響了印度建筑石材業80%-90%的石材貿易,大約有100萬的砂巖從業人員可能因此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印度礦業事務發展部門的官員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實質性短期的需求減少,新的資本支出和債務資產收購計劃將被推遲。然而,亞洲礦業有“堅固的基礎,”增長放緩的關鍵市場是中國和印度,除了黃金,金屬價格預計將出現下降。對于非生產企業,資金增長幾乎不可能,而且許多公司將無法生存下去。項目延遲和勘查縮減,在形勢回暖之前,資金困難會更加嚴重。
印度尼西亞礦業領域的投資在2009年下降到10億美元以下。許多礦業公司的投資計劃將會擱淺。同時,更多的礦業公司會等待新的礦業法案的細則規定出臺。根據印尼能源礦產部,2008年印尼的礦業投資從2007年的12億美元升至16億美元。但印尼政府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目前不會影響印尼油氣出口和相關投資。印尼能源礦產部認為需要加以警惕的是印尼盾匯率,因為印尼盾匯率會影響能源和礦業的收入。
菲律賓曾在70年代時經歷了相似的危機,而在危機之后重建礦業。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礦產品價格下跌,菲律賓礦業公司在裁減人員,一些礦業項目擱置,同時籌措資金。但是2009年政府已經將原來的10億美元礦業投資縮減到大約800萬美元,但仍超過去年650萬美元的資金投入。
菲律賓的礦業公司在裁減人員,一些礦業項目擱置,同時四處籌措資金。面臨較低的礦產品價格,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菲律賓的礦業公司紛紛停產、裁員,礦業項目擱置。為保持現金流,菲律賓最大的礦業項目之一——澳大利亞OceanaGold公司的Didipio項目原本今年開始生產,也已經擱置,沒有公布新的時間安排。英國Toledo礦業公司的分支機構——Berong鎳公司目前停產,位于西部島嶼惹巴拉的礦山裁員600人,由于金屬價格的降低和中國需求的驟降。Atlas聯合礦業發展公司——英國Toledo礦業公司在當地的合作伙伴,不見生產恢復。由于銅價下跌,最大的菲律賓礦業公司Philex,寧愿要更多的黃金而非銅礦。隨著美國和歐洲房屋和汽車行業需求的降低,黃金占公司出貨價值的72%,銅只占28%。Philex現在只有發展鉆井和黃金資產,賦存金礦的銅礦價值高于普通銅礦,通常這些金、銅價格至少需要3年才能漲起來。2008年菲律賓礦產出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31億美元,增長了10%。礦山和地質局的政府官員認為,金屬價格下跌會導致2009裝運更少。
坦桑尼亞的采礦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發達國家的支持,在發達國家大力挽救金融危機的局面后,普遍認為,這種努力的失敗會導致經濟的蕭條,同時,對坦桑尼亞經濟驅動的關鍵部門的負面影響可能會發生。采礦業大部分是國際公司勘查開發的,礦業所依賴的資金主要是通過證券交易所和私募基金。據2009年2月的消息,前20位的采礦公司的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46%,比一年前下降75%。就在2008年3月,礦業指數還達到了5年來新高,創歷史金屬價格之最,但是四個月后,截然不同的局面發生了。繁榮之后,重要金屬價格下跌,遠低于邊際生產成本,對坦桑尼亞的礦業經濟構成了威脅。風險資本的不穩定性是由于全球礦產品價格迅速下跌。除了金,在坦桑尼亞集中開采的其他礦產品如銅、鎳、鈾和鉑族金屬價格普遍下跌。截止到2008年第四季度,金屬價格下跌的前景摧毀了勘查股票的投資潛力,引發大量不分青紅皂白地拋出,抑制了初級勘查公司募集資金或償還債務來繼續進行勘探與開發活動。所有這些事件都對坦桑尼亞礦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政府在內閣執行議會的會議上,討論全球事件對坦桑尼亞礦業的綜合影響,認為主要影響是礦業價值鏈,以及從勘探影響到開發。
金融危機產生了壓縮資本和負債市場, 對于早期勘探和開發者,這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然而坦桑尼亞公司已經采取了嚴厲措施來降低成本;為經濟的回復和緩解經濟的衰退減少資金支出計劃,其中一些措施包括不限制削減員工、資金和經營成本合理化。勘探支出方面,同2008年相比,2009年預計會下降45%,從業人數減少55%。對勘查活動影響表現在3500萬美元的削減開支和750人下崗。
俄羅斯礦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礦產品價格暴跌,僅2008年10月俄羅斯國內市場石油價格就下降42.5%,石油產品價格下降13.5%,礦產開采領域價格下降20.8%,生產加工領域價格下降2.1%,金屬合金價格下降8.4%,水泥下降3.1%。原料價格普遍下降導致工業產品批發價格下降6.6%,降幅創歷史紀錄。經濟增長下降的同時,通脹率居高不下。從年初到12月初通脹率為12.3%,已經超過11.8%的全年預期值。據俄聯邦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俄羅斯出口石油1.821億噸,比上年同期減少5.6%,其中9月份出口石油1930萬噸,同比減少4.2%。
同時,企業面臨債務困境。據俄羅斯央行統計,截至2008年7月1日,企業和銀行外債高達4892億美元,其中只有339億美元的外國長期投資不需償還。俄羅斯央行保守預測,到2009年底需償還1630億美元。而俄羅斯獨立報稱,2009年底企業和銀行需償還外債2950億美元,利息390億美元。2008年,俄羅斯已經從外匯儲備中支出500億美元,專門貸給企業和商業銀行,用于償還年底前到期的475億美元外債。俄羅斯能源企業為負債大戶,其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負債61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公司21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77億美元。
俄羅斯許多礦業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難以獲得貸款,再加上礦產品價格的下滑,企業虧損,不得不放棄原計劃建設的新項目。俄羅斯第二大銅鋅生產商——烏拉爾礦業金屬公司將暫停新項目的建設,但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將繼續進行。俄羅斯第三大銅生產商——俄羅斯銅業公司表示,將終止與UMMC合資開發的建設年產能為30萬噸的鋅廠項目。俄羅斯礦業巨頭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也延遲了對萊昂礦業的收購要約。世界鋁業巨頭——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原計劃2008年上市,同時考慮將首次公開發行地點從倫敦轉移到香港。但由于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其上市計劃可能延遲至2010年前后。
2、金融危機對石油公司的影響
各國的能源公司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推遲項目和停產的公司不在少數。
美國Valero能源公司在2009年1月削減八億美元,推遲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柴油水處理器和芳烴裝置的項目,以及田納西州的煉油廠催化裂化項目的改造升級。秘魯國有能源公司因較低的原油價格,擱置了改造其Talara煉油廠10億美元的計劃。這個項目可以將煉油能力從每天62000桶提高到90000桶。加拿大第二大油沙生產商——Suncor能源有限公司暫停了20.6億美元油砂擴張計劃。2009年Suncor投資預算降低到 30億美元,還延遲了在安大略省1.2億加元的擴張計劃, 該項目本應在2009年完工,目前已推遲到2011年。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撤回向監管部門申請批準加拿大的10萬桶Carmon creek油砂工程計劃。英國BP能源公司2009年3月關閉其在澳大利亞太陽能廠。沙特石油公司推遲了Jubail煉油廠的投標。康菲石油和沙特石油公司停止了在沙特阿拉伯精煉廠的聯合投資。泰國煉油廠和石化公司重新評估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推遲了一個煉油廠的擴張計劃。海灣投資公司的22億美元的水電項目擱置。加拿大Enbridge股份有限公司3.46億加元的管道工程取消。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國家電力公司、PLN、PGN拖延建設液化天然氣項目。
3、對礦業就業等方面的影響
在某礦業網站,對礦業就業方面進行了初步統計(見表1)。雖然從表1中,礦業員工的就業的影響看似并不十分嚴峻,但是很多大的礦業公司已經相繼裁員來減輕企業負擔。為了削減成本,必和必拓與力拓都繼續削減員工。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力拓在昆士蘭州裁減700名員工,使礦業行業的蕭條氣氛更加濃厚。到2009年4月為止,力拓在澳大利亞先后裁減了3600名員工。力拓曾宣布將在全球總共裁員1.4萬名。斯特拉塔將削減采礦工人。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在2008年底為應對金融危機,已在全球裁員1300人,并安排5500名員工集體休假。2009年年初,澳洲礦業巨擘必和必拓宣布裁員6,000人。大礦業公司尚且如此,小礦業公司更是艱難度日。
二、礦業的當前局勢:
1、采礦業仍然是相對剩余
據報道,全球著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斯坦利預計,在經濟低迷以及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大幅增加的推動下,目前全球市場的天然氣供應過剩問題將持續到201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今年將達到110萬億立方英尺,而全球今年的天然氣需求量預計將在106.5萬億至108.5萬億立方英尺之間。全球天然氣供應過剩將導致液化天然氣市場的重大全球化。
根據國內相關人士的分析,今年中國鐵礦石成品礦需求將比上年減少6000萬噸,加上國內成品礦供應量的增加,全年進口鐵礦石將比上年減少1億噸。由于全球各地區鋼產量的下降,將減少鐵礦石需求6000萬噸以上,加上新增加的鐵礦石供應,全球潛在鐵礦石供應大于需求超過2億噸。
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在2009年2月公布的最新月度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鋅市場供應過剩19.5萬噸。2008年12月生產商庫存升至37.1萬噸。商業庫存統計包括西方生產商和消費商,貿易商和倫敦金屬交易所。3月20日,英國的GFMS金屬咨詢公司,全球2009年精煉鋅市場供應將過剩210,000噸。此外,國際鉛鋅研究小組公布,2009年1-3月份全球精煉鉛過剩3.3萬噸。
按照國際銅業研究組的統計在2008年底大約過剩36.3萬噸精煉銅,2008年銅市場涇渭分明,上半年銅供應緊張,而下半年銅供應過剩。不過銅市場實際過剩量可能還高于ICSG公布的數據。
從上述的研究機構的數據分析,當前一些礦產品過剩的局面短期存在,這對于對2009年礦業市場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壓力。庫存的大量積壓,導致短期內礦產品價格不能快速回升,礦企的庫存成本加大,企業虧損會越來越嚴重,度過不了“寒冬”的企業可能會以更低的價格的拋售礦產品。
2、并購量大增
據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公布的研究報告,盡管2008年礦業與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大幅下跌,但全球礦業并購的活動還是比較活躍,交易近1668項達1534億美元,去年并購交易從數量和價值與2007年相比下降了4%,2007年為1732項達1599億美元。
研究報告中指出并購活動的活躍主要表現在礦業巨頭間的交易上,2008年頭3個月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與英、瑞礦業集團斯特拉塔公司的并購案,必和必拓欲以1470億美元收購英國力拓集團的并購等。全球第一大礦業巨頭收購三號礦業巨頭的行動,使去年帶來最大價值收益的是中國鋁業集團以195億美元注資入股力拓集團。該交易目前以失敗告終。2008年歐洲市場的并購交易也較為活躍,交易值同比增加了15%,特別是安賽樂-米塔爾實現并購交易10項,金額達25億美元。此外主要是小筆交易的并購,如2007年歐洲市場在礦業領域的并購占90%,總額都低于2.5億美元。
由于受資產負債和資金鏈短缺的壓力,一些礦業公司會不斷地尋找機會,解決各自的財務危機,另外還有些礦業公司趁勢尋找擴張機會,因此并購交易的數量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增長。
3、礦業公司股指有回升趨勢
礦業勘查公司和開發公司的股票市值在去年年底近于低谷之后,開始有反彈的跡象。全球有3000多家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其中在TSX創業板上市的最多,而現在初級勘查公司市值普遍縮水80-90%。然而,由于各國挽救金融危機的財政金融措施相繼出臺,金融形勢開始明朗化,不管是對危機影響的深度以及廣度和持續的時間,市場內普遍有較為一致的預計即為2010年或以后。因此觀望著心中有數,大多數投資者在信心的恢復當中,有利于礦業企業形勢的好轉。
三、抓住機遇,促進國內礦業市場理性發展
1、需求是長遠的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是資源消費大國,無論從國家的發展還是工業日常需求,從短期或長期來看,都需要可靠的原材料來源。
短期看,根據上海證券報,重要原材料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下半年全國重要原材料消費將進一步增長,首先來自于經濟總量增速提高的推動。今年1季度,全國經濟(GDP)增長6.1%,預計2季度增幅在7%左右,上半年增速大約為6.6%。按照全年中國經濟(GDP)增長保“8”的要求,下半年經濟增速就不能低于9%,必須高出上半年水平。這個經濟總量提速的大環境,勢必刺激原材料需求的進一步增長。
長遠看,我國國內的工業化、城市化的需求使中國將會有更多的對原材料的需求。由于國內工業化會推動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大量的投資需求,對資源需求會持續不斷。同時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所有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對資源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因此市場的信心是具備的。
2、中國礦業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機
金融危機給我國一些礦業公司礦業帶來了陣痛,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很多企業紛紛出現資金鏈斷裂,但同時給中國礦業贏得了喘息機會,有利于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有利于礦企的兼并調整。金融危機出現以后,政府救市,資本必定流動,產權也要流動,這一切給礦業發展帶來了好時機。但要想利用好金融風暴的機會,跨上一個新臺階,礦業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平,節能減排,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進行技術革新。
除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外,國有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尚沒有完全解決,為了保持國有地勘單位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地勘單位作為專業隊伍在資質、人才和技術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獲得探礦權和采礦權相對容易一些。因此,對于國有地勘單位來說,在當前礦業形勢不太景氣特別是礦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把手里的礦權進行一次認真的調查、分析和梳理,并且做好扎實有效的勘查工作。
3、促進礦業市場的理性發展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全球礦產品價格急劇下滑,使得礦業的贏利空間正逐步被壓縮。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以炒賣礦權為主要目的的礦業權持有者勢必會陷入被套的窘境,因此炒賣礦權將會自動的減少,事實也會對金融投機者起到警示作用,即使今后礦業再度熱起來,投機行為也不可能像以往這樣盲目。金融投機行為的減少,將更有利于礦業回歸到理性的發展軌道。
在金融危機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應對礦業加強管理,推動礦業整合,能夠促進礦業健康、穩定發展,促進國內礦業企業國外進行勘察工作,了解國際礦業管理規范與管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更有利于實現資源戰略目標。
一、金融危機對各國礦業行業的影響
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在2008年7月至11月期間在多倫多TSX風險交易中心的全球100強企業的市值下跌77%,第四季度全球工業并購數量下降61%。一些較大的礦業準備出售資產,以降低成本,減輕資產負債,尋求機會通過多樣化方式資產收購或合并。金融危機對礦業的勘查與開采影響巨大。
1、對一些國家礦業行業和公司的影響
美國多家經營規模較大的礦業公司破產或停產:美國鋁業在2009年3月24日宣布破產,美國主要鉑鈀生產商斯蒂爾沃特礦業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1.319億美元。Denison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國猶他州的TonyM鈾礦項目的經營。力拓能源美國公司為剝離資產,以總價7.61億美元成功出售在美國的一家煤礦。
美國礦業公司克利夫斯自然資源公司在2009年3月表示其將進一步削減焦煤產量,其在西弗吉尼亞州品的尼高礦業公司將無限期地閑置其1號礦井,并還在4月13日起關閉其Pinnacle煤礦2個月,這些行動將導致約290人被解雇。同時,克利夫斯將減少其在阿拉巴馬州的格羅夫資源公司的Oak Grove礦和Concord Prep廠的產量,將裁掉65名員工。在鐵礦石生產方面,據悉其已削減了其北美六座鐵礦的生產,該減產將使公司的鐵礦石年產量降至約2200萬噸。
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市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礦產品交易疲軟,礦業公司寧愿按兵不動,也不會出資開礦。2008年全球商品市場需求遭受了持續低迷的消極市場態勢,使得很少加拿大資源公司能幸免于難。特別是信貸市場的緊縮導致基本金屬價格遭遇了重創。2009年魁北克省的礦業勘查數量可能會減少50%。在加拿大的淡水河谷公司、斯特拉塔礦業集團、力拓公司都相繼采取減產、裁員和關閉不盈利礦山的綜合應對措施以期待度過行業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加拿大本土將有60-70%的鋅生產商不再盈利,40-50%的鎳生產商和30-40%的銅生產商處于虧損的邊緣。許多金屬礦業公司包括加拿大Lundin礦業集團、加拿大第一鎳業公司和加拿大FNX礦業公司也通過暫時關閉不盈利礦山的舉措來遏制金屬價格的暴跌態勢。
澳大利亞的一些礦業企業經營慘淡,如2008年力拓公司凈負債為387億美元,澳大利亞OZ 礦業公司面臨破產,FMG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現金流面臨斷裂風險,總債務為66.3億澳元,總資產為60.9億澳元,資產負債率達109%。根據BMI預測,澳大利亞礦業產值按實際價格估算,每年會有2%的減少,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造成了全球礦產品價格的下降。該機構認為2013年澳大利亞礦業只占GDP的3.08%,而2007年是4.26%。
印度采礦業受金融危機沖擊,礦業產量下降。據路透社,印度國家礦產開發總公司已經宣布,由于鋼鐵產業的需求降低,2008 / 2009財政年度公司產量下降。制造業和汽車工業是印度鋼鐵的消費大戶,在近幾個月面臨困境,主要是對供給鏈產生影響,該公司希望能實現2007年的產量就足以。2009年1月印度的黃金進口下降了47%。同時,金融危機也影響到印度濟浦爾地區的砂巖業。經濟衰退影響了印度建筑石材業80%-90%的石材貿易,大約有100萬的砂巖從業人員可能因此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印度礦業事務發展部門的官員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實質性短期的需求減少,新的資本支出和債務資產收購計劃將被推遲。然而,亞洲礦業有“堅固的基礎,”增長放緩的關鍵市場是中國和印度,除了黃金,金屬價格預計將出現下降。對于非生產企業,資金增長幾乎不可能,而且許多公司將無法生存下去。項目延遲和勘查縮減,在形勢回暖之前,資金困難會更加嚴重。
印度尼西亞礦業領域的投資在2009年下降到10億美元以下。許多礦業公司的投資計劃將會擱淺。同時,更多的礦業公司會等待新的礦業法案的細則規定出臺。根據印尼能源礦產部,2008年印尼的礦業投資從2007年的12億美元升至16億美元。但印尼政府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目前不會影響印尼油氣出口和相關投資。印尼能源礦產部認為需要加以警惕的是印尼盾匯率,因為印尼盾匯率會影響能源和礦業的收入。
菲律賓曾在70年代時經歷了相似的危機,而在危機之后重建礦業。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礦產品價格下跌,菲律賓礦業公司在裁減人員,一些礦業項目擱置,同時籌措資金。但是2009年政府已經將原來的10億美元礦業投資縮減到大約800萬美元,但仍超過去年650萬美元的資金投入。
菲律賓的礦業公司在裁減人員,一些礦業項目擱置,同時四處籌措資金。面臨較低的礦產品價格,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菲律賓的礦業公司紛紛停產、裁員,礦業項目擱置。為保持現金流,菲律賓最大的礦業項目之一——澳大利亞OceanaGold公司的Didipio項目原本今年開始生產,也已經擱置,沒有公布新的時間安排。英國Toledo礦業公司的分支機構——Berong鎳公司目前停產,位于西部島嶼惹巴拉的礦山裁員600人,由于金屬價格的降低和中國需求的驟降。Atlas聯合礦業發展公司——英國Toledo礦業公司在當地的合作伙伴,不見生產恢復。由于銅價下跌,最大的菲律賓礦業公司Philex,寧愿要更多的黃金而非銅礦。隨著美國和歐洲房屋和汽車行業需求的降低,黃金占公司出貨價值的72%,銅只占28%。Philex現在只有發展鉆井和黃金資產,賦存金礦的銅礦價值高于普通銅礦,通常這些金、銅價格至少需要3年才能漲起來。2008年菲律賓礦產出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31億美元,增長了10%。礦山和地質局的政府官員認為,金屬價格下跌會導致2009裝運更少。
坦桑尼亞的采礦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發達國家的支持,在發達國家大力挽救金融危機的局面后,普遍認為,這種努力的失敗會導致經濟的蕭條,同時,對坦桑尼亞經濟驅動的關鍵部門的負面影響可能會發生。采礦業大部分是國際公司勘查開發的,礦業所依賴的資金主要是通過證券交易所和私募基金。據2009年2月的消息,前20位的采礦公司的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46%,比一年前下降75%。就在2008年3月,礦業指數還達到了5年來新高,創歷史金屬價格之最,但是四個月后,截然不同的局面發生了。繁榮之后,重要金屬價格下跌,遠低于邊際生產成本,對坦桑尼亞的礦業經濟構成了威脅。風險資本的不穩定性是由于全球礦產品價格迅速下跌。除了金,在坦桑尼亞集中開采的其他礦產品如銅、鎳、鈾和鉑族金屬價格普遍下跌。截止到2008年第四季度,金屬價格下跌的前景摧毀了勘查股票的投資潛力,引發大量不分青紅皂白地拋出,抑制了初級勘查公司募集資金或償還債務來繼續進行勘探與開發活動。所有這些事件都對坦桑尼亞礦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政府在內閣執行議會的會議上,討論全球事件對坦桑尼亞礦業的綜合影響,認為主要影響是礦業價值鏈,以及從勘探影響到開發。
金融危機產生了壓縮資本和負債市場, 對于早期勘探和開發者,這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然而坦桑尼亞公司已經采取了嚴厲措施來降低成本;為經濟的回復和緩解經濟的衰退減少資金支出計劃,其中一些措施包括不限制削減員工、資金和經營成本合理化。勘探支出方面,同2008年相比,2009年預計會下降45%,從業人數減少55%。對勘查活動影響表現在3500萬美元的削減開支和750人下崗。
俄羅斯礦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礦產品價格暴跌,僅2008年10月俄羅斯國內市場石油價格就下降42.5%,石油產品價格下降13.5%,礦產開采領域價格下降20.8%,生產加工領域價格下降2.1%,金屬合金價格下降8.4%,水泥下降3.1%。原料價格普遍下降導致工業產品批發價格下降6.6%,降幅創歷史紀錄。經濟增長下降的同時,通脹率居高不下。從年初到12月初通脹率為12.3%,已經超過11.8%的全年預期值。據俄聯邦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俄羅斯出口石油1.821億噸,比上年同期減少5.6%,其中9月份出口石油1930萬噸,同比減少4.2%。
同時,企業面臨債務困境。據俄羅斯央行統計,截至2008年7月1日,企業和銀行外債高達4892億美元,其中只有339億美元的外國長期投資不需償還。俄羅斯央行保守預測,到2009年底需償還1630億美元。而俄羅斯獨立報稱,2009年底企業和銀行需償還外債2950億美元,利息390億美元。2008年,俄羅斯已經從外匯儲備中支出500億美元,專門貸給企業和商業銀行,用于償還年底前到期的475億美元外債。俄羅斯能源企業為負債大戶,其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負債61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公司21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77億美元。
俄羅斯許多礦業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難以獲得貸款,再加上礦產品價格的下滑,企業虧損,不得不放棄原計劃建設的新項目。俄羅斯第二大銅鋅生產商——烏拉爾礦業金屬公司將暫停新項目的建設,但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將繼續進行。俄羅斯第三大銅生產商——俄羅斯銅業公司表示,將終止與UMMC合資開發的建設年產能為30萬噸的鋅廠項目。俄羅斯礦業巨頭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也延遲了對萊昂礦業的收購要約。世界鋁業巨頭——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原計劃2008年上市,同時考慮將首次公開發行地點從倫敦轉移到香港。但由于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其上市計劃可能延遲至2010年前后。
2、金融危機對石油公司的影響
各國的能源公司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推遲項目和停產的公司不在少數。
美國Valero能源公司在2009年1月削減八億美元,推遲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柴油水處理器和芳烴裝置的項目,以及田納西州的煉油廠催化裂化項目的改造升級。秘魯國有能源公司因較低的原油價格,擱置了改造其Talara煉油廠10億美元的計劃。這個項目可以將煉油能力從每天62000桶提高到90000桶。加拿大第二大油沙生產商——Suncor能源有限公司暫停了20.6億美元油砂擴張計劃。2009年Suncor投資預算降低到 30億美元,還延遲了在安大略省1.2億加元的擴張計劃, 該項目本應在2009年完工,目前已推遲到2011年。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撤回向監管部門申請批準加拿大的10萬桶Carmon creek油砂工程計劃。英國BP能源公司2009年3月關閉其在澳大利亞太陽能廠。沙特石油公司推遲了Jubail煉油廠的投標。康菲石油和沙特石油公司停止了在沙特阿拉伯精煉廠的聯合投資。泰國煉油廠和石化公司重新評估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推遲了一個煉油廠的擴張計劃。海灣投資公司的22億美元的水電項目擱置。加拿大Enbridge股份有限公司3.46億加元的管道工程取消。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國家電力公司、PLN、PGN拖延建設液化天然氣項目。
3、對礦業就業等方面的影響
在某礦業網站,對礦業就業方面進行了初步統計(見表1)。雖然從表1中,礦業員工的就業的影響看似并不十分嚴峻,但是很多大的礦業公司已經相繼裁員來減輕企業負擔。為了削減成本,必和必拓與力拓都繼續削減員工。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力拓在昆士蘭州裁減700名員工,使礦業行業的蕭條氣氛更加濃厚。到2009年4月為止,力拓在澳大利亞先后裁減了3600名員工。力拓曾宣布將在全球總共裁員1.4萬名。斯特拉塔將削減采礦工人。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在2008年底為應對金融危機,已在全球裁員1300人,并安排5500名員工集體休假。2009年年初,澳洲礦業巨擘必和必拓宣布裁員6,000人。大礦業公司尚且如此,小礦業公司更是艱難度日。
二、礦業的當前局勢:
1、采礦業仍然是相對剩余
據報道,全球著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斯坦利預計,在經濟低迷以及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大幅增加的推動下,目前全球市場的天然氣供應過剩問題將持續到201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今年將達到110萬億立方英尺,而全球今年的天然氣需求量預計將在106.5萬億至108.5萬億立方英尺之間。全球天然氣供應過剩將導致液化天然氣市場的重大全球化。
根據國內相關人士的分析,今年中國鐵礦石成品礦需求將比上年減少6000萬噸,加上國內成品礦供應量的增加,全年進口鐵礦石將比上年減少1億噸。由于全球各地區鋼產量的下降,將減少鐵礦石需求6000萬噸以上,加上新增加的鐵礦石供應,全球潛在鐵礦石供應大于需求超過2億噸。
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在2009年2月公布的最新月度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鋅市場供應過剩19.5萬噸。2008年12月生產商庫存升至37.1萬噸。商業庫存統計包括西方生產商和消費商,貿易商和倫敦金屬交易所。3月20日,英國的GFMS金屬咨詢公司,全球2009年精煉鋅市場供應將過剩210,000噸。此外,國際鉛鋅研究小組公布,2009年1-3月份全球精煉鉛過剩3.3萬噸。
按照國際銅業研究組的統計在2008年底大約過剩36.3萬噸精煉銅,2008年銅市場涇渭分明,上半年銅供應緊張,而下半年銅供應過剩。不過銅市場實際過剩量可能還高于ICSG公布的數據。
從上述的研究機構的數據分析,當前一些礦產品過剩的局面短期存在,這對于對2009年礦業市場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壓力。庫存的大量積壓,導致短期內礦產品價格不能快速回升,礦企的庫存成本加大,企業虧損會越來越嚴重,度過不了“寒冬”的企業可能會以更低的價格的拋售礦產品。
2、并購量大增
據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公布的研究報告,盡管2008年礦業與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大幅下跌,但全球礦業并購的活動還是比較活躍,交易近1668項達1534億美元,去年并購交易從數量和價值與2007年相比下降了4%,2007年為1732項達1599億美元。
研究報告中指出并購活動的活躍主要表現在礦業巨頭間的交易上,2008年頭3個月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與英、瑞礦業集團斯特拉塔公司的并購案,必和必拓欲以1470億美元收購英國力拓集團的并購等。全球第一大礦業巨頭收購三號礦業巨頭的行動,使去年帶來最大價值收益的是中國鋁業集團以195億美元注資入股力拓集團。該交易目前以失敗告終。2008年歐洲市場的并購交易也較為活躍,交易值同比增加了15%,特別是安賽樂-米塔爾實現并購交易10項,金額達25億美元。此外主要是小筆交易的并購,如2007年歐洲市場在礦業領域的并購占90%,總額都低于2.5億美元。
由于受資產負債和資金鏈短缺的壓力,一些礦業公司會不斷地尋找機會,解決各自的財務危機,另外還有些礦業公司趁勢尋找擴張機會,因此并購交易的數量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增長。
3、礦業公司股指有回升趨勢
礦業勘查公司和開發公司的股票市值在去年年底近于低谷之后,開始有反彈的跡象。全球有3000多家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其中在TSX創業板上市的最多,而現在初級勘查公司市值普遍縮水80-90%。然而,由于各國挽救金融危機的財政金融措施相繼出臺,金融形勢開始明朗化,不管是對危機影響的深度以及廣度和持續的時間,市場內普遍有較為一致的預計即為2010年或以后。因此觀望著心中有數,大多數投資者在信心的恢復當中,有利于礦業企業形勢的好轉。
三、抓住機遇,促進國內礦業市場理性發展
1、需求是長遠的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是資源消費大國,無論從國家的發展還是工業日常需求,從短期或長期來看,都需要可靠的原材料來源。
短期看,根據上海證券報,重要原材料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下半年全國重要原材料消費將進一步增長,首先來自于經濟總量增速提高的推動。今年1季度,全國經濟(GDP)增長6.1%,預計2季度增幅在7%左右,上半年增速大約為6.6%。按照全年中國經濟(GDP)增長保“8”的要求,下半年經濟增速就不能低于9%,必須高出上半年水平。這個經濟總量提速的大環境,勢必刺激原材料需求的進一步增長。
長遠看,我國國內的工業化、城市化的需求使中國將會有更多的對原材料的需求。由于國內工業化會推動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大量的投資需求,對資源需求會持續不斷。同時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所有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對資源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因此市場的信心是具備的。
2、中國礦業企業改革的關鍵時機
金融危機給我國一些礦業公司礦業帶來了陣痛,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很多企業紛紛出現資金鏈斷裂,但同時給中國礦業贏得了喘息機會,有利于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有利于礦企的兼并調整。金融危機出現以后,政府救市,資本必定流動,產權也要流動,這一切給礦業發展帶來了好時機。但要想利用好金融風暴的機會,跨上一個新臺階,礦業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平,節能減排,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業,進行技術革新。
除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外,國有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尚沒有完全解決,為了保持國有地勘單位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地勘單位作為專業隊伍在資質、人才和技術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獲得探礦權和采礦權相對容易一些。因此,對于國有地勘單位來說,在當前礦業形勢不太景氣特別是礦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把手里的礦權進行一次認真的調查、分析和梳理,并且做好扎實有效的勘查工作。
3、促進礦業市場的理性發展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全球礦產品價格急劇下滑,使得礦業的贏利空間正逐步被壓縮。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以炒賣礦權為主要目的的礦業權持有者勢必會陷入被套的窘境,因此炒賣礦權將會自動的減少,事實也會對金融投機者起到警示作用,即使今后礦業再度熱起來,投機行為也不可能像以往這樣盲目。金融投機行為的減少,將更有利于礦業回歸到理性的發展軌道。
在金融危機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應對礦業加強管理,推動礦業整合,能夠促進礦業健康、穩定發展,促進國內礦業企業國外進行勘察工作,了解國際礦業管理規范與管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更有利于實現資源戰略目標。
上一篇: 新能源汽車全面提速
下一篇: 菲律賓礦業(鎳鈷)資源概況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