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眾泰汽車高調向國家電力部門交付了一輛純電動汽車。很多人認為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已進入到大規模推廣階段。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卻認為,純電動汽車的技術條件尚未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一些車企推出純電動汽車的舉動不免有自我炒作的嫌疑。
電動汽車研發由來已久
電動汽車研發,在汽車行業中已有多年歷史。通用、豐田等國際汽車巨頭,早在數十年前就曾涉及純電動汽車的研發。
“其實電動汽車在杭州已經使用了數十年,公交電車就屬于電動汽車的一種。只不過杭州的公交電車使用的是直流電,現在所說的電動汽車使用的是交流電,即依靠自帶的電池而不是電車頭頂上的‘辮子’。”曾擔任過浙江公安車輛廠總工程師的應海龍告訴記者,電動汽車的最核心技術是電池,即電池的蓄電能力,它直接影響到汽車充滿一次電后能跑多少里程數,此外還包括它的安全性以及輸出功率。
“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外很多企業就曾進行過研究。但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應海龍認為,目前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動汽車技術,還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國外車企慎推電動汽車
眾泰汽車要推出電動汽車,成為了業內人士熱議的話題。但是與眾泰等國內車企的高調,通用、豐田、本田等國外汽車巨頭卻要謹慎得多。
事實上,通用、豐田等在電動汽車領域曾研發了數十年的車企,都還沒有推出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汽車。它們選擇了普瑞斯、思域等油電混合技術的車型,作為汽(柴)油車向電動汽車的一種過渡。
與此同時,在國內的電池研發領域具備先天優勢的比亞迪,對純電動汽車的推出也持謹慎態度。“考慮到配套設施、消費觀念、成本等問題,目前純電動車大規模上市的條件可能還不夠成熟。”比亞迪汽車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比亞迪不會立刻推出純電動汽車,轉而選擇推出雙模汽車(類似于油電混合技術)。
鋰電池技術遭質疑
“眾泰純電動汽車最大功率27KW,最高車速可達110km/h,充滿電后續駛里程為300公里以上,百公里耗電僅12度,比同級別的汽油車至少節約了4/5的使用成本。”眾泰汽車如是宣傳這款即將推出的新車。不過,眾泰汽車的這一宣傳頗受業內人士質疑。眾泰本身并沒有電池研發能力,所使用的鋰電池由浙江萬向提供。
“目前國家尚未就電動汽車制訂明確的技術標準。比如時速須達到多少,續行里程數多少,電池重量控制在多少范圍之內。”省原機械廳工程師曹鼎銘認為,電動汽車真要推行,相關技術標準必須盡快制訂,否則就會出現混亂的局面。
“我們還沒接到廠家的任何通知,不知道這款車的具體上市時間。”杭州眾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自強坦言,目前他對這款車心里也沒底。他也認為,這款車對公司而言,宣傳作用遠大于市場效應。
此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盡管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并不產生污染,但是一旦報廢解體之后,就會對環境產生巨大污染,這也是國外一些國家不鼓勵鋰電池電動汽車發展的原因。
(編輯:全球電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