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際大品牌代工鋰鐵電池5年之久的廣州耐時電池董事長夏信德,今年決定用自有品牌“耐時”來啟動國內鋰鐵電池市場。而促使夏信德改變僅做代工想法的主要原因卻是,與國際電池巨頭勁量在德國的一場專利官司。
“去年6月,勁量在國際法庭告我們生產的鋰鐵電池專利侵權,結果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贏得官司。”夏信德指出,打贏專利官司,為耐時從代工大鱷轉型品牌商掃平了最后的障礙。
而耐時與勁量的競爭也從專利戰轉到市場戰。日前,耐時電池發布了國內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一次性高能鋰鐵電池,其放電性能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堿性電池的7倍,傳統碳性電池的42倍。
“勁量的鋰鐵電池要20元一只,而耐時價格僅是他們的一半,我們就是要用價格來打破國際巨頭在鋰鐵電池行業中的壟斷。”夏信德說。
專利烏云
“專利這東西很復雜,分很多種,我們也不敢保證以后還有沒有這樣的官司。”夏信德回憶起去年的專利官司,至今還覺得有些驚險。因為當時耐時電池在廣州和珠海已經有兩個工廠,員工超過4000人,每年的代工訂單超過6億元。如果官司失利,就意味著會失去代工客戶。
而在此之前,中國電池行業已經打了近六年的專利對抗戰,而戰役的發起人就是美國勁量公司。
2003年4月28日,勁量向ITC起訴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南孚、雙鹿、虎頭、長虹、高力、豹王、正龍、金力、三特等9家企業侵犯其“709無汞堿錳電池專利”。與此同時,勁量已準備在歐洲等市場利用該專利起訴中國企業,以全面阻止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
在這六年時間里,中國電池全行業湊錢應訴,敗訴兩次。去年5月,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最終維持了ITC裁定,判決勁量專利無效。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李玲認為,中國電池是唯一以強硬態度勝訴的。
在夏信德看來,要真正挑戰和戰勝勁量,就要在市場上贏取。夏信德指出,鋰鐵電池是勁量最好的產品,由于生產線在美國,所以勁量的鋰鐵電池成本很高。耐時挑戰勁量的最佳利器就是低價。
市場空間
盡管如此,耐時鋰鐵電池要占領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鋰鐵電池市場并不大,只是剛剛開始啟動,屬于高檔電池。”國內電池老大南孚電池公關經理康經緯昨日對CBN記者表示,其實勁量的鋰鐵電池在國內也賣得不多,主要原因就是材料成本太貴。
南孚電池也推出了鋰鐵電池,其市場價格在27元左右,而耐時也要19元。正基于這個原因,目前國內干電池市場還是以堿性電池為主。
“和當年堿性電池剛剛上市時所面臨的困難一樣,高價格也是超能鋰鐵電池全面普及必須跨越的門檻。”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指出,早在十年前一只進口品牌堿性電池在中國也賣到12元,隨著國產品牌參與市場競爭,價格終于降低到了今天2元一只的水平。
劉彥龍表示,目前國內電池回收率僅2%,而一只鋰鐵電池,等于7只堿性電池或42只傳統碳性電池,并且鋰鐵電池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質,單從減少廢棄電池這個角度看,鋰鐵電池就值得大力推廣。
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池制造國和消費國。2008年,中國電池工業產值2468億元,電池產量392億只,與2007年相比,增長超過40%,其中有四成出口。2005年至2008年四年間,高能環保電池每年以10億只的數量遞增,而含有毒物質的碳性電池和鎳鎘電池則以平均每年萎縮2億只的數量遞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