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2日在北京就新能源汽車發展進行專題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的超越和產業上的跨越。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在當前形勢下,發展新能源汽車代表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符合我國國情,不僅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結合點,也是催生新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和建立新型戰略性產業的重要突破口。中央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務院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國家有關部門也出臺了支持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增強搶抓機遇的意識,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搶占未來汽車產業戰略調整的制高點,努力引領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盡快趕超國際水平。
張小虞
加大電動車政策傾斜力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這樣判斷鎳氫和鋰電池競爭:“現在來看鎳氫電池的安全性比鋰電池好,但是長遠來看鋰電池的能量、蓄能時間要高于鎳氫電池”。
目前產業存在的電動車熱,實際上是電池熱?傮w來講,國家通過科技部安排的電動車項目是有重點的,不會全面開放。在市場的引導下,眾多的企業參加到競爭中來,對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本身來講也不能說是不對的,關鍵是如何引導。
任何一種新能源汽車進入商業化推廣,必須滿足制造成本、用戶使用成本、社會成本三低的前提,滿足消費者對于車的安全性、操控性、外形時尚的要求。從目前來看,純電動車短期內還難以滿足這些條件,進入商業化階段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李勝茂
警惕,日本新能源汽車研發方向已悄然轉變
中投顧問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員李勝茂指出,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到70美元后,新能源汽車的優勢開始顯現。
全球汽車鋰電池的生產企業主要有二十多家,而日本則走在全球前列。美國有A123、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國有比亞迪(32.6,0.80,2.52%)、韓國有LG化學,而僅僅日本就有東芝、日立制作所、日本電氣(NEC)、GSYuasa、豐田汽車和松下電器產業的合并公司Panasonic EVEnergy等十來家相關企業。
據日本汽車研究所預計,按現在混合動力車的普及程度推算,到2020年日本國內的混合動力車將達到約360萬輛。如果高性能鋰電池得到更多推廣,使用量有可能進一步達到720萬輛的水平。此間媒體評論說,如果日本能在新一代汽車鋰電池的國際標準化認證方面掌握主導權,相關企業必將獲得巨大利益。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國的車企及相關電池企業除了要推進鎳氫電池產業化之外,更應該把目光放的長遠些,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動力鋰電池的研發,并保持對燃料電池的技術跟進,為占領更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好準備。中國的傳統汽車落后西方發達國家至少十幾年,然而,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領域,正成為中國汽車工業追趕世界汽車工業的一次難得的技術“蛙跳”良機,希望國內企業能抓住良機,在下一輪汽車工業中嶄露頭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