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不好
龍頭企業縮減投資
力諾太陽是國內太陽能光熱轉化材料龍頭企業。2007年,該公司為盤活存量資產,與美寶恒公司股東達成協議,同意將公司所屬的部分土地使用權,以及其上的房屋建筑物以評估加之6324.65萬元作價,對美寶恒公司增資擴股。增資完成后,力諾太陽所占股權比例為92.67%,美寶恒成為力諾太陽的控股子公司。
然而兩年后,力諾太陽發布公告稱,因目前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同意終止該筆投資。不過,分析師指出,力諾太陽此舉與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有關。財報顯示,今年前九月,力諾太陽虧損3769萬元,今年7~9月凈利潤為-99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減-600.53%。但目前房地產市場比較好,“力諾太陽沒必要以2007年的行情去賤賣資產。”該分析師表示,力諾太陽虧損嚴重,是否會通過改變這筆房產的處置方式來改善業績,還不得而知。
與力諾太陽一樣,光伏企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四川某外資公司副總說,目前光伏產業依然低迷,以多晶硅為例,“按照現在的行情,以四川絕大部分企業所采用的技術生產,賺錢者寥寥無幾。”
否認過剩
實際產量只有規劃的20%
四川是多晶硅大省,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四川多晶硅產能高達14060噸。而在全國,總產能超過23萬噸。8月26日,工信部、發改委在其《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中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
對此,科技部相關官員和專家經過近一個月的調研結果顯示,媒體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規劃產能,但這與實際產能相去甚遠。在其調查過的50多家多晶硅企業中,實際能夠生產多晶硅的僅10余家,實際投入運營的產能僅1.5萬噸。科技部報告得出結論認為,“產能過剩”的判斷有失公允。
“目前行情低迷。”前述四川外資公司副總說,按照現在的行情,多晶硅價格在60美元/公斤的水平波動,“但四川絕大多數廠家所采用的工藝都為改良型西門子法,成本很高。”該副總稱,外界所稱的多晶硅過剩實際并不成立,“目前,四川多晶硅生產廠家眾多,但真正生產的只有幾家,實際產量只有2000多噸。”
對此,記者通過多方了解獲悉,盡管目前四川多晶硅產能高達14060噸,但天威、新光硅業、永祥、東汽峨半等主要廠家的實際產量相加確實不足3000噸。前述四川知名多晶硅公司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產能來看,“行業投資過熱是普遍現象,但不存在產能過剩一說,目前四川多晶硅依然缺少高技術產能。”該負責人坦言,因冬季光伏產品使用受限,目前即便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很難銷售。
政策頻出
財政部投200億元扶持
外銷受挫,不少廠家寄希望于國內市場,一些專家也在公開場合呼吁國家出臺政策扶持。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金太陽”示范工程似乎讓廠家看到了希望。
根據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金太陽”示范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以及配套文件《金太陽示范工程基本要求》,“金太陽”示范工程將加快實施。
財政部表示,此次共安排294個示范項目,發電裝機總規模為642兆瓦,年發電量約10億千瓦時,初步測算工程總投資近人民幣200億元,計劃用2~3年時間完成。財政部指出,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將可逐步改變中國光伏電池組件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的現狀,為實現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積累經驗。
對此,湘財證券分析師馮舜認為,示范項目的推動必然會帶動光伏產業鏈的需求,國內光伏市場的收入有望在2010年和2011年實現爆發性增長。
前述四川知名多晶硅公司負責人認為,雖然國家近期出臺了種種利好政策,“但這只是政府的引導舉措而已,市場有時候并不一定按照其意圖發展。”該負責人說,即便四川有關部門已經限制低端產能的擴張,仍有部分民營企業繼續投資多晶硅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