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新聞>正文
新能源契機:中國的產業機遇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09-11-16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由19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將于一個月后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這絕不僅是環保主義者的盛宴,全球精英們在會議上為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的激辯與妥協,或將會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行為習慣、生產制造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學界已經發出警告:要保證全球溫度升幅在2攝氏度以內,則富裕國家到2020年的碳排放量相比于1990年需減少25%~40%,窮國的碳排放量在未來15年內不能超過當前峰值;一旦升溫超過2攝氏度,那么全球變暖將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會是災難性的。

能源產業將首當其沖。目前,導致全球變暖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對以油、氣、煤為主的傳統礦物能源(fossilfuel)的大量使用。今后,這將難以為繼。不少國家和企業對此早已未雨綢繆,例如,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從2004年的6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335億美元。而中國近幾年來更是在核能、風能、太陽能等領域全面開花。

尋找新能源的“王者”

石油在能源行業中的“王者”地位未來十年內尚難以被撼動。而日前在墨西哥、美國和西非等地發現的新油田,以及BP等公司在高難度開采技術方面的突破,更是讓一些人對新能源提不起興趣。

但是,已經有人開始預警。道達爾(Total)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deMargerie稱,在2015年前后,當需求再次超過供給時,我們將迎來又一次的石油危機。因此,現在就應該著手遴選新能源的“王者”。

首先來看風能。風能在可再生性和可行性方面表現突出。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ewableEnergyPolicyNetworkforthe21stCentury)在報告中稱,除大型水力發電項目外,去年風電產能增長超過一倍達到121GW。此外,如果把碳成本計算在內,風電的價格將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但是,風能也在投資、電能上網等方面面臨挑戰。風能的一次性投資一般需要20年才能收回,同時風能發電廠一般遠離人煙,因此必須考慮如何傳送到用戶家里。更為主要的是,風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為沒有誰能控制刮風的強弱。據IEA的研究,在技術持續改善的前提下,到2050年風電將占到全球用電量的12%。

太陽能的發展速度和風能不相上下。從2004年到2008年,太陽能領域新增投資從6億美元激增至335億美元。同時,太陽能上網電量2008年增加近70%,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快的。太陽能主要分為加熱和發電兩大塊,其中發電占絕對的大頭。太陽能領域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的支持力度。此前德國政府對太陽能的補貼造就了眾多太陽能企業神話,同樣,當西班牙政府在去年9月降低補貼力度后,太陽能產能過剩隨之顯現。此外,太陽能所需大面積土地、原材料價格波動劇烈等也考驗其發展速度。不過,無論如何,對太陽能的未來都應該有個樂觀的預期。

核能的潛能毋庸置疑,但同時最具有爭議性。今年距“切諾貝利核泄漏”已有23年,但人們對核的恐懼并未因時間而沖淡。人們經常會問,核能真值得發展嗎?對此,國際原子能官員Hans-HolgerRogner說,要實現到2050年碳排放量減少過半,如果不用核電,那還能用什么?在歐洲,英國和意大利都已重啟停滯了20年的核電站建設。但除了安全問題外,核能還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這也意味著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發展核電并非只是“自家的事”。

生物燃料目前遇到的問題比取得的成績更多。在美國和歐洲,批評家認為,政府把生物燃料鼓勵政策和對農業的支持混為一談。而且國際糧食安全問題尚存隱憂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會面臨“汽車從窮人碗中奪食”的指責。

想成為新能源的“王者”并非易事。這取決于成本價格、產能潛力、政府支持等多個要素,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從現在到2020年,新能源的發展將更為迅猛。

中國的腳步和產業機遇

在21世紀的今天,對他國石油、天然氣的高度依賴無疑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哥本哈根會議不僅對全球氣候極為重要,而且也決定了各國的能源安全策略及與之相隨的外交政策。

中國在這方面的積極態度讓世界矚目。在今年9月于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更是向世界莊嚴承諾,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在能源使用效率上,中國也有清晰的目標,譬如,從2006到2010年需提高20%。

而對全球來說,如果既要保持經濟的增長,同時實現碳排放削減指標,則意味著必須大力投資新能源,同時大力發展碳捕獲技術和清潔技術。據IEA估計,如果要實現到2050年碳排放量減少一半,則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要增長四倍。

中國企業正在抓住新能源產生的巨大商機。2007年,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和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2008年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在不利經濟形勢下仍保持了30%的高增長。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躍過1300萬千瓦大關,風力發電能力排名世界第四。生物質能、核能、地熱能、氫能等近年來得到較大發展。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車等已成為汽車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增速趨緩,國內能源市場發展受到一定沖擊,但卻給新能源發展帶來契機。中國不僅制定了新能源產業政策,而且準備通過新能源產業基金的方式進一步推進新能源的發展。

低碳經濟要求在新能源基礎設施上要有巨大的投資,全球經濟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以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稱之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一系列舉措使中國在新能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去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技術出口國。

面對未來新能源產業的競爭與挑戰,中國也必須思考:如何避免新能源產業的大起大落,如何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取得突破,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上做好平衡,等等。

無論哥本哈根會議的結局將會如何,但正如聯合國環境能源署副總裁ReidDetchon所言,“哥本哈根會議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這同樣也適用于未來的能源產業。

上一篇: 太陽能光伏產業:國內市場廣闊 下一篇:  菏澤:一大型鋰離子電池項目獲批復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