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論靜觀部件標準化的日本汽車廠商,在EVS24上,一個有可能動搖全體汽車廠商的根基、意在實現電動車輛制造方式標準化提案出現了。
因打贏德國歐寶(AdamOpelAG)收購站而備受矚目的加拿大麥格納國際(MagnaInternational)的子公司——奧地利麥格納斯太爾(MagnaSteyrFahrzeugtechnikAG)認為“電動車輛終將成為可以通過組合模塊制造的產品”,發布了為模塊組合必需的布局(連接配置)制定標準的想法。如果該想法實現,只要購買標準化模塊,非汽車廠商也有望制造出汽車。
該公司提出的布局結構涵蓋了電動車輛開發必需的全部部件。其基本結構包括2個電機等驅動及再生使用的裝置、多個12V電源、1個蓄電裝置、1個壓縮機、1個預備電源、1個與設想為幾百V的3相交流充電裝置連接的裝置。這些裝置經由逆變器與直流總線連接。蓄電裝置設想使用充電電池和電容器,數量可能為2個。
麥格納斯太爾認為,在把布局落實到實際配置之時,驅動裝置和充電電池的電壓大小非常重要。因為這兩點會強烈影響直接關系到成本的連接器、電纜、功率變換器的配置。如果設想的電壓過高,系統就會趨于昂貴。該公司的建議是采用電壓為400V的3相交流電。
開始銷售PCU
對于現有汽車廠商而言,布局實現標準化、只需購買模塊就能夠制造電動車輛的未來如同噩夢。因為到那時,通過高水平組合競爭力之源——部件獲取附加值的制造方式將被顛覆。這絕非杞人憂天。著眼于這一趨勢的論文發表已然出現。
開發電動汽車的挪威ThinkNordic宣布,該公司將銷售控制電動汽車鋰離子充電電池和電機的PCU。今后,各廠商只需購買該公司的PCU,就可以選配多種鋰離子充電電池和電機,按照用途制造適用的電動汽車。
該公司列舉的可以選配的充電電池包括:美國A123系統(A123Systems)和美國EnerDel的鋰離子充電電池、瑞士MESDEA名為“ZebraBattery”的鈉鎳(Na-Ni)氯化物充電電池。電機則支持35kW到80kW的型號。只需購買PCU,“就可以像個人電腦那樣廉價地制造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