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興在克萊斯勒(Chrysler LLC)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破產后陷入低谷的美國汽車產業,美國政府展開了積極行動。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智能電網”。
行動的具體內容是實現輸電網的高性能化,在連接家庭的智能電網之中,嵌入能夠充電的混合動力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充電裝置。目的是使“下一代混合動力車”,即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開發與智能電網建設齊頭并進,一舉扭轉此前電動車輛開發的落后局面。美國政府認為,如果能夠在新一代車輛的核心——電動車輛上挽回劣勢,就能夠繼續引領今后的汽車產業。
美國希望借助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挽回混合動力車的落后局面在混合動力車開發上落后于日本的美國將致力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開發。因此目前正在積極開展政策制定和標準化活動。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在印度和中國等交通阻塞嚴重,面臨尾氣問題的國家出現了普及的跡象。
為此而投入的資金也非比尋常。美國政府為智能電網建設準備了約1萬億日元。并且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提出了在2015年之前普及100萬輛的具體目標,另準備了約1.6萬億日元作為購買補貼和開發費用。
面對巨額資金,美國產業界不禁為之沸騰。在2009年5月13~16日于挪威舉辦的電動車輛研討會“EVS24(24th International Battery, Hybrid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Exhibition)”上,全部370場演講中,美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演講占了63場,介紹的內容幾乎全部與智能電網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有關。
投入巨額資金提供支援美國能源部計劃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普及投入約1.6萬億日元的巨額投資。并且為電池開發設定目標性能,促使美國企業展開開發競爭。
具體目標和創辦風險公司
為了引導熱情高漲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美國政府給出了技術開發的具體目標。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在2009年5月19日發布了更為嚴格的汽車燃效標準,并要求2016年之前實現。該標準規定,在美銷售的全部乘用車和卡車的燃效平均必須達到35.5英里/加侖(約15km/L)。相當于把原有標準的實現日期提前了四年。“總而言之,這是催促汽車廠商加緊開發電動車輛的信號”(美國能源部)。
在基本技術和尤為重要的充電電池方面,美國政府也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前2年,提出了2014年的具體目標,并宣布投入約1900億日元開發費用。從EVS24上發布的具體目標的內容來看,目標在制定時分為了2012年和2014年兩個階段。比如現在1kWh/1000美元的制造成本需要在2012年降低至500美元,在2014年減少至300美元。其中隱藏的含義是:“對于無法實現2012年目標的企業,美國政府將不再給予2014年階段的投資”(美國能源部)。
復興大戲的主角并非忙于自身重建的汽車三巨頭,而是創辦風險公司。汽車產業也打算效仿IT產業,通過培養風險公司再次席卷全球。
受此推動,EVS24上出現了新型風險公司。那就是可以稱之為“智能電網之子”的美國Bright Automotive。該公司發布了燃效為100英里/加侖(約42km/L)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IDEA”。目前正在與熱衷于智能電網的谷歌等公司合作進行開發。
“IDEA能夠快速應對智能電網配置的任何變化”(Bright Automotive),是以應對智能電網為大前提的車輛。量產將于2012年開始,計劃2013年生產5萬輛,但實現的前提是得到美國能源部約427億日元的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