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羅蘭·貝格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景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首次提及全球
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包括與插電式
羅蘭·貝格高級咨詢顧問張君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基于對未來10年的預測,中國企業在未來
2020:中國市場僅次于西歐
按照羅蘭·貝格的預測,到2020西歐將成為主要市場,電動車和插電式
隨著電動車和插電式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0年,中國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市場總價值超100億歐元。其中,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的市場總市值分別為6億、24億和56億歐元,中等估計的市場總值在2020年也將達到65億歐元,即使是保守估計也將達到24億歐元。
另外,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及其相應的系統要求將會改變目前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其中,汽車價值鏈包括原材料生產、零部件制造、整車集成和總裝、基礎設施建設和能量供應方面,以及移動性服務五個方面。
在原材料生產方面,由于某些原材料需求上升,例如稀土、鋰碳酸鹽等,供應端需要被整入技術戰略;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新的動力系統以及零部件其他零部件的電子化,單體電池生產商將面臨整合。
整車的集成和總裝方面,由于不同的集成要求,內部生產重點轉移,品牌需要重新定位,新的服務和新競爭對手也將加入;基礎設施建設和能量供應方面,新能源和新能源的補給技術,以及新潛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都會發生變化;移動性服務方面,新的潛在商業模式和產品將提供給顧客。
總之,電動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為現有和將來的競爭者提供了增長的機會,整車廠和供應商有機會擴大他們在價值鏈中的運營。
市場份額:電池最高
在與插電式
目前大部分西方的供應商從美國或日本購買生產昂貴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因為質量要求非常高,他們沒有其它選擇,而中國的生產商已經在非重要的生產環節使用了本土開發的生產設備,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也用人工來代替一些機器的生產環節。
鋰電池的成本主要取決于材料的來源,隔離層和磷酸鋰鐵是鋰電池最貴的部分,材料進一步的發展意味著每公斤更高的產量,它與生產中形成規模經濟相結合為成本降低創造了許多可能性。
關于鋰電池的價格,隨著競爭日趨激烈且產量的不斷擴大,羅蘭·貝格預計鋰離子電池的費用會在2011-2012年降到每千瓦時400歐元左右。從長遠來看,還將進一步下跌,直至每千瓦時200歐元甚至更少。
然而,即使假設電池的價格每千瓦時200歐元,一個裝配20千瓦時電池的電動車的附加費用至少有5000到6000歐元。像以往一樣,稅收優惠將在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發揮重要作用。
羅蘭·貝格認為,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將成為未來鋰產量增長的主要源泉,預計到2020年將有矚目的7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盡管需求有顯著的增長,但由于較高的儲量,專家并不認為在鋰的生產方面會有短缺的情況,但可能會有一個價格臨時性的增長風險存在。
到2020年鋰離子電池的電容量將提升一倍,延長電動續航能力,長期來看, 電動車和插電式
張君毅告訴記者,總體來說,電池是決定電動車和插電式
